安全生产是铁路运输的永恒主题,确保设备良好运行是劳模工作室的首要职责。 ——闫晓德
“今天用冲子时差点砸到手。”工作休息室的一句闲聊,引起了闫晓德和工作室成员的关注。他们利用下现场送器材的时机,多次试验,为冲子加上可拆卸把手,使问题迎刃而解。
使用便携式继电器测试仪,操作人员可以在3分钟内对继电器进行测试、判断、处理。省去了原本需要的90分钟“天窗”时间。
……
这些创新发明,仅仅是西安铁路局安康电务段“闫晓德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成果的一部分。自2013年工作室成立以来,他们共完成技术攻关项目44个,不仅节约资金300多万元,更提高了生产效率,确保了职工安全生产。
“闫晓德劳模创新工作室”2014年被授予陕西省“劳模示范工作室”称号,2015年被评为“陕西省十佳职工创新工作室”。现有成员14人,其中高级技师1人,技师4人。
如今,铁路技术发展一日千里,新技术新设备的投用给工作室提供了广阔的技术创新空间。为了让职工更快熟悉新设备、了解新技术,“闫晓德创新工作室”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指导、交流互动、答疑解惑、问题研讨、师徒交流等形式,运用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及线上工具,为广大职工搭建了相互学习、发明创新的广阔平台。
本报记者 鲜康
闫晓德(右)手把手对工友进行技术指导
工作室发明的道岔缺口监测窗已获得国家专利并在全国推广
工作室成员讨论攻关项目
一丝不苟的工作室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