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企业报副刊也要讲新闻性

2023年09月08日

张莉

日前参加中国煤炭报举办的一个行业、企业报纸的一个培训会,获得一个很重要的启示——企业自办报刊的文艺副刊也要注重新闻性,也就是通常我们说的要围绕中心工作,体现办报的政治方向,体现时代性。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48字要求。各媒体要担负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职责,其中“成风化人、凝心聚力”就要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让主旋律唱得十分响亮,让正能量传播得格外强劲。而企业报的副刊作为自办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仍负有舆论引导的职能。

报纸副刊,作为“规定动作”之外的“自留地”,是报纸相对特殊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相对于新闻版面的一个“后花园”。报刊是以传播新闻为主的媒介,其首要职能是传播思想、传播新闻,作为报纸的副刊,其新闻性和文学性之间就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必须明确的是,副刊是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游离于整张报纸之外,必须在思想统一、价值取向和风格趣味上不允许和整张报纸相悖、隔绝,这就意味着,副刊仍然具有传递新闻性的精气神的功能和任务。

基于以上缘由,副刊作品的“自由化”,对报纸的副刊来说是不合时宜的。那些感情过于悲凉、内容故意晦涩,一味地卖弄文字、堆积辞藻、小资呻吟的作品,文笔再华丽,格调再高雅,这篇作品仍然不适合报纸副刊。那什么样的作品才适合副刊呢?及时、深入地反映了发展主旋律,引领新风尚,或者展示企业发展新阶段、职工积极精神风貌的散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等体裁的文学作品、摄影作品,从细节到气氛都充满来自于生活、来自于接近我们身边的鲜活事件的现场感,且文笔优美感性。在那一刻,即便朴素、写实也恰恰是我们的企业报副刊最需要的“文采”,也正是如何提供给报纸副刊最需要的好作品的“法宝”。简而言之,企业报纸副刊需要的文学作品,是要传递出不输给新闻的具有精气神的作品,它所反映的是精神和文化,乃至正气和灵魂。

当然,副刊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其文学性。作为一份企业报,新闻性是它的主旨,文学性则是令它丰满、立体,且遵循文学创作的规律,讲究语言、追求情境是根本要求,更不能一味地附和报纸的功能,而忽视了文学本身。现在看到许多写先进的报告文学和一些应时应景的诗歌、散文,往往就存在这个问题。从标题到选材到文字毫无文学性,角度陈旧老套,表达僵硬古板,既没有写出人物性格和内心,也没有任何鲜活的细节或对话,写的人估计也没怎么动情,读者当然也就味同嚼蜡,这样的作品怎能吸引和感动读者?副刊毕竟不是新闻版面,强调副刊的文学性,也正是杜绝这种危险。一般来说,文史掌故、文字考据、回忆前贤、追忆往事、游山玩水、家庭生活、邂逅名人、纯个人情感……这些时效性不强的文章,尽管不容易负载新闻性,惟有赋予积极向上的气质,符合时代要求,也不失为佳作。

记者出身的著名作家、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主席刘庆邦说,他的许多文学作品,包括著名的《盲井》,其线索素材都来自于真实的新闻事件报道。但新闻是写实的,由于篇幅和体裁限制的原因,能承载的内容和发挥的功效都是有限的,而通过有细节、有温度、出人物的文学作品,可以让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现场气氛和人物的有血有肉。也就是说,一个新闻事件和现象,通过文学作品,可以做进一步的阐发和剖析,启发更多的人做深层的思考。再比如借古喻今的文学作品,反思历史呼应现实,需要用“新闻眼”找到有现实意义,这样文学作品同时也兼具新闻性的功效。当然,“为赋新词强说愁”,牵强附会地迎合当前形势而去“度身”创作所谓的时代性文学作品,也会相应失去应有的文学属性,变得没人愿意读、愿意看。

总之,副刊的新闻性和文学性,存在着若即若离又不能分割的关系,两者不能对立也不能等同。如果正确把握新闻性为灵魂、文学性为血肉,让两者有机统一、有效互补,则可以在很好解决两者关系的同时,为报纸副刊赢得长久的生命力。

(作者为蒲白矿业公司蒲白矿工报社总编)

上篇:以感恩之心为企业脱困履职尽责
下篇:感悟企业品牌建设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6-05/10/11868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