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这是自2007年以来我国铁路最大范围的一次列车运行图调整。西安铁路局作为我国西部铁路的“桥头堡”,是全国重要客货集散地和转运枢纽之一,十年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列车运行图调整,从开行对数、运营里程、列车时速、覆盖范围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折射出十年间陕西经济建设和百姓出行方式的发展巨变。
从少到多,列车对数十年实现翻番。2007年4月18日,全国铁路实施了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和列车运行图调整。这次大提速全面优化资源配置,铁路客运能力较之前提高了18%以上。西安铁路局当时的列车开行总对数达到117对,为历年最高。今年5月15日的调图,西安铁路局新增旅客列车15对,调整运行区段7对,改经由线路10对,更改列车等级2对。新图实施后,旅客列车开行总对数达到259对,较2007年增涨121%。
从短到长,运营线路十年画成“米”字铁路网。2007年,该局管内仅有15条营业线,正线运营里程3473.9公里,延展里程4225.5公里。十年后的今天,随着各条新建线路的相继开通运营,目前管内共有郑西高铁、西宝高铁、大西高铁、陇海、宁西、宝中、西平、宝成、西康、襄渝、阳安、包西、太中、神大、黄韩侯、西安枢纽北环线等25条营业线,正线营业里程达到4767.1公里(其中设计时速350公里客运专线408.9公里),较2007年增长37%,延展里程接近1万公里,较2007年增长137%。
未来随着郑州至徐州、宝鸡至兰州、西安至成都、西安至武汉、银川至西安的高铁的相继开通运营,陕西“米”字形高铁网将进一步得到完善,区位枢纽优势将更加凸显。
从慢到快,高铁速度带动“一日交通圈”形成。高铁的快速发展为三秦百姓出行勾画出新的交通版图。现在从西安出发,先后可直达北京、郑州、深圳、太原、延安、广州、武汉、长沙、上海等城市。以西安为中心,十分钟到咸阳,二十分钟到渭南,半小时到华山、杨凌,一小时到宝鸡的“省内交通圈”和2小时到郑州,3小时到太原,4小时到武汉,5小时到北京,6小时到长沙,8小时到广州,10小时到上海的“省际交通圈”已经形成。
从无到有,省内多个县区结束不通火车历史。十年来西安铁路局不断加快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路网覆盖面,使省内多个地区结束了不通火车的历史,铁路成为了当地百姓发家致富的“好帮手”。
2011年1月11日,太原至中卫(银川)铁路开通运营,结束了陕北“三边”地区与省会西安不通火车的历史。
2014年7月1日,大西高铁的开通运营让大荔县受益匪浅。
2015年4月10日,西安铁路局开行西安至彬县旅客列车,这是自西(安)平(凉)铁路建成通车以来首次开行旅客列车。
从内到外,中亚班列成为丝路经济带“黄金干线”。十年前,西安铁路局的货运业务主要以国内运输为主,出口货物主要以零散运输和港口运输为主。十年后的今天,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西安铁路局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新起点的区位优势,全力打造“方便快捷、链条完整、服务优质、技术领先、管理一流”的现代物流企业。目标到2017年,全局建成三级以上物流基地28个,货运年均增长7%左右,达到1.6亿吨,占全省货运总量10%左右,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助推“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运输保障。
本报记者 薛生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