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说妖计

2023年09月08日

·田宏伟·

近年华语电影在一次次刷新票房纪录的同时,也迅速进入了主题词时代。青春、怀旧、爱情、梦想成为了电影投资人屡试不爽的法宝,而当下兜售“妖”似乎也成为了一种电影生产力。无论是前几年的《画皮》、《画壁》,还是当下流行的《美人鱼》、《捉妖记》这些流水线大片都抢尽了妖的风头。

妖的名词解释为泛指一切能发挥出不可思议力量的个体或自然现象。在文学或影视作品里我们对其有过形象的认识和感知。东晋文人干宝编撰的《搜神记》里对妖的解释最符合人对其的想象:妖怪者,盖精气之依物者也。气乱于中,物变于外,形神气质,表里之用也。本于五行,通于五事,虽消息升降,化动万端,其于休咎之征,皆可得域而论矣,而志怪古籍《山海经》上也收录了许许多多奇奇怪怪的妖和怪兽。动物可以为妖,植物也可以成妖,人世间的万事万物似乎都有变成妖的可能性,而经常充斥我们眼球的莫过于猪妖、狐妖、蛇妖这几大类。

第一类猪妖。猪妖里面典型代表是猪八戒。在小说《西游记》中,猪八戒是小说家吴承恩用浪漫主义手法精心塑造出来的文学形象。唐僧师徒四人中,猪八戒无疑是身份最高的一位。他原本是天庭高级公务员(天蓬元帅),享受着体制内的一切美好待遇,只因喝醉酒调戏嫦娥(非后羿之妻)被贬下凡间投胎,不料错投猪胎,变成了猪妖。后来,八戒招赘到福陵山云栈洞,和卵二姐过上了夫妻生活。卵二姐死后,八戒又迷恋上了人间的大户小姐高翠兰。这一系列过山车式的遭遇让八戒饱尝了天界、妖界、人界的相思和爱情。八戒本是情种,无奈他相貌太丑,加上毫不掩饰自己的好色本质,常让他只能空叹: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西行路上,遇到艰难险阻,八戒总是第一个打退堂鼓。可以说,回归家园、眷恋定居生活是八戒最强烈的愿望。八戒表现着普通人的生活愿望,身上有我们普通人太多的烟火气,即便好色、懒散、能吃也是我们很多普通人有的秉性。八戒来自芸芸众生,带有人性的优点、弱点。他是一个我们可以感知到、看得见、立得住的经典妖怪形象,因而八戒的形象具有普遍意义,有那个时代一类人的思想特色。

第二类狐妖。说起狐妖,首先要谈到狐狸。最开始狐狸的社会地位很高,常被世人当做祥瑞之物来膜拜。传说夏朝的开国君王启,就是大禹和九尾白狐所生。秦汉时期,狐狸更是与龙、麒麟、凤凰一起并列为“四大祥瑞”。因为狐狸有三德:毛色柔和,符合中庸之道;身材前小后大,符合尊卑秩序;死的时候头朝自己的洞穴,表示不忘根本。所以在夏至汉两千多年的时间里,狐狸是备受世人推崇喜爱的。汉代以后,狐狸的地位和形象迅速下降,身份逐渐演绎成了“狐狸精”、“狐妖”,蛊魅、迷惑、撒娇成为狐狸的专有标签。“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唐代诗人骆宾王在其《讨武曌檄》,首次将狐狸和人联系在一起,自那以后,狐狸被妖魔化,它可以随意变换成人形,祸害人。到了元代,《西游记》、《封神榜》两本小说的问世及流传,更是把狐狸变成了著名的淫兽,至今未翻身。清朝文学家蒲松龄似乎把狐狸的地位提高了一些,他笔下的狐狸成为了“仙”,而非“妖”。这些狐仙们一改往日形象,大胆地追求爱情,珍视友谊,反而与人类休戚与共、比翼双飞。

第三类蛇妖。剔透外凸的眼睛、频繁吐信子的舌头加上油光修长的身子,蛇总给人阴冷恐怖的感觉。而蛇一旦成了妖,便是颜值极高的美女,令凡间男子尽皆拜倒。比起狐妖的狡猾、魅惑,蛇妖更多的是狠,蛇蝎心肠、佛心蛇口等词语在一定程度上似乎印证了这点。有人会认为所有妖类都是坏种,但也有例外。《白蛇传》中雷锋塔下的白素贞更多的是人的气质而非妖的身份。她集善良美丽于一身,执着追求爱情,向往幸福生活,悬壶济世造福黎民百姓,是中国神话体系中妖正面形象中最具代表的一个。

无论是猪,还是狐狸、蛇,它们作为一种动物存世,自然合理。最后之所以成为邪恶或善良,美丽或丑陋的代名词,与当时社会环境的改革变迁有很大关系。但是,即便再厉害的妖怪,有再高明的法术,也抵不过人类的智慧。今天,我们谈论妖,其实就是在谈论我们自己,谈论我们的经历,谈论我们的过去和未来。

上篇:我用自己的方式爱你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6/5/20160517M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6-05/17/11886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