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后营改增时代 地税开启“二次创业”新模式

2023年09月08日

“营改增后,地税工作面临的征管形势更复杂、改革任务更艰巨、发展空间更宽广”,谈起“营改增后地税部门怎么办”的网络热点话题,商洛市地税局副局长胡庆成告诉记者:“营改增不是终点,而是地税工作的一个新起点”。

商洛市地税局全力以赴推开营改增改革试点,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27份、专用发票3份,征收税款3万余元,营改增在全市顺利实施。

营改增后,地税工作出现了新的巨大变化,地方税收大幅下降首当其冲。商洛市地处陕南秦岭山区,全市共管理纳税人29021户,其中正常营业税纳税人6673户。2015年,全市入库营业税5.74亿元,占到地方税收收入的31.3%,今年成为主要的减收因素。

5月1日后,地方税收征管模式亟待革新。“地税机关管理的纳税人户数没有减少,但以票控税等征管职能自然消失,以前‘行业+规模’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方式不再适用,再加上所得税、财行税全部呈现‘碎片化’的特征,地税机关对第三方涉税数据需求前所未有地增强”商洛市地税局主管税收征管业务的副局长冯书云告诉记者:“营改增后,地税部门不是没事干了,而是工作量更大、工作难度更大了”。

与此同时,一线税源专业化管理机构还面临着职能转换和征管力量配置等一系列问题。

针对“营改增后,地税工作怎么办”的问题,商洛地税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通过在全市六县一区深入调研,迅速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响亮口号,适时探索地税工作新思路、新举措。

对税种费种“精耕细作”是地税机关组织收入工作的最大转变。营改增后,地税机关有了更多的人力精力推进税费的“精细化管理”,税收业务从“管行业”转变为“管税种”,组织收入的重心就转移到财行税、所得税和基金社保费征收管理上。今年以来,商洛市地税局就全面推行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工作,截至4月底,共入库个人所得税7009万元,同比增长达到32%。

地方税收征管模式革新也给地税工作带来了新的活力。营改增后,商洛市地税局调研探索将一线税源专业化管理机构征管力量调整补充到风险管理和税务稽查部门,积极构建“以数据管税为核心,低风险纳税提醒、中风险评估应对、高风险税务稽查”的税收征管新模式。

数据管税成为地方税收征收管理的“利器”。针对营改增后地税部门自主采集纳税人海量数据主要渠道消失的问题,商洛市地税局扎实做好“金税三期”上线工作,迅速推进数据管税综合应用平台7个子系统全面上线运行,依托市县政府充分调动财政、工商等部门的综合治税合力,迅速实现从税源专业化管理到“数据管税”的转变和提升。

国地税合作成为堵塞税收漏洞的一个亮点。营改增后,商洛市地税局、国税局坚持“问题导向”,在全市全面推进“国地税合作示范区”建设,不断加大国地税合作征收、委托代征、数据交换力度,有效防范了地税机关“以票控税”及附征税款职能消失后带来税收流失的风险。

营改增后,地税部门的路子还很宽、很长。商洛市地税局局长李捷表示:“营改增后,地税开启了二次创业的新模式、新征程,全市地税系统将立足大局、紧抓机遇,锐意改革、推进发展,为商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再作新的贡献”。 (李毅)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6/5/20160518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6-05/18/11888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