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加盟的背后
“加盟快车行业实在是太方便了!”滴滴快车司机谢永春介绍道。只要自己的车辆使用在6年以内,车价在7万元以上,年龄在22岁到55岁之间,无重大交通违法记录,通过自己手机下载一个app软件,向平台提供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缴纳保险凭证,一般就可以在1到3个工作日会得到审核结果,有时候几个小时后就会得到审核结果,如果获得通过,平台会给你一个验证码,激活软件后就可以接单。
谢永春说,跑快车没有成本风险,如果跑出租车,不管你每天能够赚多少钱,“份子钱”是固定的,为了多拉客还需要经常“空转”,增加了油耗成本。相比出租车,快车软件平台对司机一般是按照就近派车的原则,范围一般都在3公里以内,所以快车不需要在街上“空转”,一般在完成上一单任务后,就在原地等候平台派下一单,每天也不用交纳份子钱,多劳多得,赚多赚少都是稳当生意。
同时,软件平台为了鼓励司机多接单,还经常开展奖励活动,如在规定的时间段完成规定的接单任务后还给予司机一定的奖励,有时候还在一定的时段不收取管理费。为了多得奖励多挣钱,快车司机们就跑得更勤快。
在谢永春看来跑快车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运营时间完全由自己掌握,想多跑几趟就多跑几趟,不想跑了就可以关闭软件,自己安排休息。
“每个月的收入怎么样?”记者问。谢永春说:“只要一个月平均每天保证在平台在线8个小时,每月除去油费、交给平台的管理费后能净赚5000元以上,如果在阴雨天气多的月份,月净收入能达到6000元以上。”
正是因为谢永春所谈到的这些好处,所以越来越多的灵活就业人员选择加入了快车服务行业。滴滴软件平台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女士告诉记者,目前西安各种快车从业人员整体不断呈现增长趋势,保守数字肯定不比出租车行业少。
记者调查了解到,快车司机来源主要是私家车车主,也有上班族兼职的,多是利用上下班和周末时间从业。同时,快车行业的发展明显地影响了出租车的生意,也让很多出租车司机和运营车队的车主司机在无奈的心情中开始加入到了快车服务行业。
出租车司机柯生告诉记者,他过去每天除了上交180元的份子钱和吃饭、抽烟外,还能落下二三百元。现在有时候一天只能落下几十元钱。为了增加收入,他也安装了快车软件,在客流高峰之外拉不上客的时候就打开快车软件接单。
但是出租车司机在使用快车软件之后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尴尬:有时候按照预约去接客人的路途上,看到路边有人招手,停还是不停是个问题?停吧,对网约的顾客失去了信誉;不停吧,招手的人明明看到是空车,对出租车的信誉有影响。
他向记者表示,如果快车将来合法化了,他会毫无疑问地全身心加入到快车服务行业。
现实的忧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陕西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无论是否网约车,如果未取得运营资格行政许可而擅自从事出租汽车经营的,都属非法经营行为,是依法查处、打击、取缔的对象。据此,各种软件平台提供的服务快车基本都属于大家通常所称的“黑车”之列。
对于“黑车”这种叫法,滴滴快车司机李雪峰面对记者的疑虑没有否认。他说:“虽然我们不是私人拉客,是通过软件平台接受的派单,但是没有合法营运资格手续,那就意味着不是光明正大的运营。”
李雪峰坦言:“快车服务最大的风险就是害怕运政稽查查处,因为私家车不允许载客营运,这让人每天都提心吊胆,一旦被运政‘钓鱼’抓住证据,一般都会按照上限5万元处罚,如果碰上这种事情,那就太不划算了。”
更让他心里不安的就是害怕发生不安全事故。“尽管私家车购买了全部保险,但是按照商业保险的有关规定,违法行为所造成的事故,车主负全部责任,保险公司拒绝赔偿。一旦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只能说谎话,说车载的是亲友而非营运。要是顾客不配合说谎呢?那后果就严重了。”
顾客马燕子向记者回忆自己的经历,对快车服务表现出了一些担忧。她说,那次她乘坐的快车,明明可以走最短的线路,但是由于司机对路况不熟悉,就多跑了几公里的冤枉路,这一点就不如的哥有经验,说去哪里都熟悉线路。
她还担忧,快车因为没有营运资质,且每辆快车购买的商业保险都不一样,一旦在交通中发生伤害事故,如果保险公司拒绝赔付,只能找司机索赔,若是司机无能力赔付,那就麻烦大了!
作为快车的顾客,她心里也有一个愿望:如果能够像正规的出租车一样,有关部门能够批准给快车的合法手续,纳入规范化监管,要求从业车辆购买充分保护乘客的各种保险,同时对从业人员进行统一的专业服务培训,那就完全可以让乘客方便而无后顾之忧。
充满希望
赵彦松律师说,任何法规的出台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对于快车行业的发展,需要国家层面出台相关的法规政策来规范这个行业的发展,这个行业必定是符合大众需求的,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方便市民出行、配制社会闲散车辆资源、促进灵活就业等方面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同时,包括商业保险方面的理赔也应该针对快车服务出台相应的政策来支持这个行业发展。
让快车司机李雪峰心情舒爽的是,去年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公布了《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这个指导意见和暂行办法正式颁布后将会对他们指出合法化的方向,明确回答“专车”“快车”等形式的车辆身份是否合法。
另据新华社报道,2015年10月8日,上海市交通委在国内首次向滴滴快的发放《上海市出租汽车经营资格证书》,核准经营范围为约租车网络平台,标志着上海市对约租车行业发展开始实施准入管理。
无疑,上海市交通委采取的“互联网+”举措,为规范网络约租车的经营已经做出有益尝试,也为全国各地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探索思考。
本报记者 杨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