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缺钱,缺技术,缺人员,缺理念。”“怎么帮,你们村最大的问题在哪里?”“简单给钱想脱贫很难,不能养懒汉!”……5月31日中午11点,室外大雨磅礴,室内讨论激烈。在安康市汉滨区县河镇会议室里,省、市(产业)、县三级工会的领导和当地乡镇党委、政府以及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等有关负责人共计20多人正在进行着详细的精准扶贫工作探讨。
这是省总工会在安康市实施2016年度帮扶工作部署时出现的一幕。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自古用兵之道。如何因地制宜,实施精准帮扶?省总工会不仅送去了实物,更送去了信心和希望。
5月30日,省总工会副主席丁立虎,女工委主任李秀华,副巡视员、省教育工会主席张敏,省国防工会副巡视员余华等一行6人,受省总党组委托前往对口帮扶村安康市汉滨区县河镇谢坝村,慰问贫困户重病妇女和留守儿童,并实际调研村里现状。
在谢坝村,省总领导看望了部分贫困户留守儿童,向他们发放了学习用具、书籍、玩具、小食品等,给患重病妇女送去了慰问金。
丁立虎指出,省总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慰问帮扶村的妇女儿童,就是要把全省工会组织和职工对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的关心和关爱落到实处,把一切可能影响脱贫致富的因素消灭掉。
处级以上干部联户帮扶
谢坝村地处汉滨区东南部,距离安康市中心22公里。全村精准扶贫户195户607人,其中低保户78户199人,五保户24户26人,残疾人5户6人。
如今,缺钱修路、缺钱新建人饮工程、缺钱小流域治理,缺钱农村电网改造,缺钱建设标准化卫生室……怎样才能啃下贫困这块“硬骨头”,让帮扶更有实效?作为安康市汉滨区2016年确定的重点脱贫村,省总工会认真落实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的要求,力求做到“精准扶贫不精不罢休”。
经过多次实地调研论证,省总确定对硬化村级道路和多功能村委会活动室建设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并组织安排处以上干部进行联户精准帮扶。讨论产业扶贫时,有村干部提出将干部联户帮扶资金直接打进合作社。“我不同意!”安康市汉滨区县河镇党委书记廖道琴直接否定了简单资金扶持,并认为“这一笔钱用于奖励作用可能更大”、“每户补助一万都脱不了贫”……几个方面碰撞出了火花——“帮扶不能简单给资金,需要把有限的扶贫资金变为资金奖励,鼓励广大贫困户主动参与到产业扶贫具体项目上去。”
丁立虎等认真记录着地方各方面的意见,并交代随行人员回去认真研究,积极支持配合汉滨区脱贫规划,加大帮扶力度。要在帮助谢坝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完善落实干部联户帮扶实施方案,通过扶持种植、养殖等产业脱贫,全力帮助谢坝村完成脱贫的目标。
根据当地实际对症下药
“看看帮扶点的环境,卫生室的现状,了解当地老百姓身体情况,将普遍患病情况统计,务必做到对症下药。”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会主席高毅军对随行医疗救助考察队员再三叮嘱。
大雨中,随行人员苏欣、李钊“逮”住谢坝村书记,一边问一边使劲记录着。“我们这里的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肺部疾病等都很普遍。”根据老书记细致的现状调查,他们详细记录下了谢坝村老百姓患病涉及的有关科室、药品和医疗器械等重点落实问题。
“要带价廉物美的药品和精英的医疗团队,不但要保证医疗救助让老百姓真正受益,还要让老百姓在后期的治疗中能根据所需买到药品。”张敏告诉高毅军。
落实谢坝村医疗救助家庭摸底,医疗环境等详细情况后,省教育工会组织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镇、村进行了对接,根据谢坝村医疗条件和村民的医疗需求,初步确定7月份进村开展义务诊疗和送医药下乡活动。
“要根据调研情况,动员组织省级产业工会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和特点,结合村上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扶贫帮困工作,力争通过省总的帮扶,让这里的贫困户脱贫。”丁立虎对随行的工会干部如是说。
本报记者 王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