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胡建宏)6月12日,记者从省第十一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庆祝活动上获悉,将当地文化遗产保护和精准扶贫相结合,建设特色“原生态”文化博物馆,是力促区域精准脱贫,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有效方式。宜君、汉阴等县地位列其中。
目前,我省有贫困县50个,贫困人口288万。在传承文化基因,发掘文化底蕴,增强文化厚重感和民众归属感,使其在留住城乡记忆、避免城乡面貌趋同、提升城乡品位的同时,积极拓展文化扶贫,让当地文化遗产惠及民生已成精准脱贫新业态。
省文物局副局长郭宪曾表示,把彰显黄土高原的雄浑和现代农业技术典范的关中旱作农业代表“哭泉梯田”,建设成宜君旱作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把蕴藏秦巴汉水的灵动和远古农耕文化活化石的陕南稻作农业代表“凤堰古梯田”,建设成汉阴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这已成为陕西融自然生态、农耕文明、民俗文化于一体的新文化亮点,改善了区域经济结构,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据了解,依托“原生态”文化建成的梯田生态博物馆当地观光旅游项目中占据极大比重,并逐渐成为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重要方式之一。
同时,为将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我省将通过十大文化景区和31个文化旅游名镇建设,致力大遗址保护利用与乡村旅游结合,带动当地民众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