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破产审判“僵尸企业”依法优先保护职工合法权益

2023年09月14日

破产就是清算?进入司法破产程序就是意味着企业被判了“死刑”?针对这些疑问,日前,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发布了10个审理破产典型案件。这些典型案例涉及破产重整、破产清算、关联企业合并破产、重整程序向清算程序转化、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等。典型案例只是我国破产法律制度实施中的冰山一角。从中可以管窥司法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尺度。

今年一季度,全国法院受理的破产案件数量达到1028件,比去年同期上升52.5%;审结507件,比去年同期上升61%。据统计,自企业破产法实施以来,2008年至2015年期间,全国法院新收各类破产案件共19551件,审结包括旧存案件在内的破产案件21995件,每年在2000至3000件左右。

据介绍,在破产审判中,对不具有挽救希望和价值、符合破产清算条件的企业,法院将及时启动破产清算程序,促其快速、有序退出市场。同时,法院严格依法优先保护职工合法权益,保障职工对破产程序的参与权。

北京利达海洋生物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达公司)投资经营的北京海洋馆于1999年正式开业后,广受欢迎,成为北京旅游行业的一张名片。然而,看起来很火的利达公司却背负着大量贷款,这导致企业财务成本负担过重,公司内部管理混乱。北京海洋馆的正常经营一度陷入危机,职工也是人心惶惶。2003年7月,利达公司资产负债率曾高达320%。同月,经债权人北京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申请,北京市高级法院依法受理了利达公司破产清算一案。

据了解,北京高院受理后,成立利达公司监管组,主要负责清点、保管公司财产,核查公司债权债务,为公司利益而进行必要的经营活动等工作。起初,因北京海洋馆仍具有良好的持续运营和持续盈利能力,法院还力争通过重整程序对利达公司进行拯救。然而,多种原因又导致重整投资人疑虑重重而陆续放弃。

2013年10月,北京高院裁定宣告利达公司破产。将利达公司的全部财产、业务、正在履行的合同等整体打包,通过公开拍卖的方式变价处置,这是法院给管理人支出的第二招。

经过公开拍卖,北京信沃达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整体承接了利达公司的全部资产。承接后,北京海洋馆名称不变。拍卖价款用于清偿全体债权人,职工债权、税收债权100%清偿,普通债权清偿率37.60%,307名企业职工全部得到安置。由此,北京海洋馆也得以拯救。

此后,北京高院依法裁定终结破产程序。利达公司在破产清算程序终结后予以注销。

“强制批准重整计划草案,主要适用于需要打破利益壁垒、平衡保护当事人利益的情形,应当慎重适用。”最高法院民二庭庭长杨临萍说,在深圳中华自行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案中,深中华的重整计划草案经历2次表决,法院在面临可能需要强制批准的情况下,指导管理人积极作为,以利益导向、发展导向促成债权人的态度转化,避免了司法权对市场的干预。通过重整,实现在职职工安置187人,解决400余人积欠社保问题,债权人获得了70%的清偿,盘活了企业存量资产。 (李万祥)

上篇:标题新闻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6/6/20160623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6-06/23/13125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