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薛生贵)6月27日下午,圆满完成“长征七号”首飞任务的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试验队一行14人回到西安。位于西安航天基地的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举行仪式,用鲜花与掌声表达对“长征七号”功臣的欢迎。
两天前,由航天六院研制的全新航天动力——6台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和4台18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共10台液氧煤油发动机在推举“长征七号”首次太空之旅中,双双表现完美,确保了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首飞获得圆满成功。不仅如此,该院研制提供的“长征七号”上面级“太空摆渡车”主动力系统,也表现优异,确保了此次“长征七号”搭载的六个有效载荷实现精准入轨,达到了对多个目标载荷“送货上门”的航天运载服务标准。
据液氧煤油发动机专家、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副院长栾希亭介绍,此次航天六院为保障“长征七号”首飞任务,前后共派出40余名试验队员,以西安科研人员为主,试验队员分别来自该研究院所属的西安、北京、上海等单位。在海南文昌发射场期间,试验队员肩负责任使命,严慎细实工作,承担了液氧煤油发动机、上面级主发动机的测试合练等多项任务,完成了新建的海南文昌发射场氮气、煤油、液氧供应系统以及发射场管线维护等多项工作,为“长征七号”首飞任务保驾护航。
已经在海南文昌发射场连续奋战了43天的航天六院11所液氧煤油发动机研究室主任、主任设计师徐浩海说:“虽然‘长征七号’首飞成功了,但我们还不能松劲。”当记者问他能不能多休息几天?徐浩海说:“休息不敢奢望,我们试验队的两位副总这次没有回来,还在海南发射场呢。今年下半年,还有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的发射任务,我们得继续努力,做好后面的工作。”
本报记者 鲜康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