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想要解决的问题只剩下了20天时间,在这个时间之内,如果有任何一个方面不重视、不配合或者因故被拖延,那么所有的努力就会前功尽弃,一切想要的结果都将泡汤。”提及杜庙成的维权纠纷案件得到成功调解,汉中勉县职工维权武侯工作站的陈志华回忆当时的情况,似乎感到打了一场艰难的胜仗。
纠纷因工伤而起
今年4月下旬的一天,家住勉县镇川镇茅草梁村二组的杜庙成来到维权工作站陈志华的办公室寻求帮助,言称:自2001年12月至2014年10月,在汉中锌业有限公司熔铸一车间从事普工工作。2014年11月后在该公司电锌四车间从事剥锌工作岗位。按月发放工资,工资标准为每天70元。2015年2月10日上午8时上班后,在电锌四车间进行剥锌作业。10时10分左右,在该车间撞板架和反溶池之间捡锌皮时,不慎摔到含有稀硫酸的反溶池内致其受到伤害。入住汉中市中心医院治疗,被诊断为急性稀硫酸中毒、肺部感染、肝囊肿、电解质紊乱、双眼结膜炎。出院后因病情加重,于2015年3月10日再次入住汉中市中心医院,被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肺部感染、肝囊肿、右眼翼状胬肉、左耳感音神经性耳聋、右耳混合性耳聋。住院治疗29天后因病情无好转,医师建议出院后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
因儿子在西安上大学,加之其家庭困难,无钱继续治疗,杜庙成遂于2015年6月14日和用人单位达成协议,约定由用人单位承担前期住院医疗费用2万元,再一次性支付后续医疗费、护理费、停工留薪期工资等费用合计17000元后,杜庙成出院在家休养治疗。双方还约定,该协议为这次事件的最终协议,此后与用人单位再无任何关系。但双方对是否解除劳动关系没有约定,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只字未提。
维权路上生尴尬
听完杜庙成的陈述,查看其携带的证据材料后,陈志华决定帮助其维权到底,可是面对的具体问题却让陈志华感到非常尴尬和棘手:杜庙成及家人和用人单位的矛盾已达“白热化”,处于几乎不可调和的状态。原因是,工伤事故发生后,杜庙成家人没有依法理性采取正当法律途径维权,其子在事发后多次纠集亲属几十人将用人单位厂区大门围堵,试图以此向用人单位施加压力快速解决问题,结果问题未得到彻底解决,导致矛盾激化升级。
此外,杜庙成对后续补偿问题存在不正确认识,诉求期望值过高。其家人不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八级伤残的工伤补助金高达10多万元,还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等费用。同时,他提供的汉中市劳动仲裁委员会做出的八级伤残的鉴定结论,有两份原件。按常理,该鉴定结论的另一份原件他在代领后应该第一时间及时送达给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在15天时间内不申请再次鉴定,该鉴定结论才能生效。但他于今年3月31日领取后一直放在家里,近一个多月没有向用人单位及时送达,致使鉴定结论生效与否不得而知。
更让人担忧的是,因杜庙成的法律意识淡薄,没有抓紧时间按法律程序维权,导致陈志华在接手案件时,杜庙成离法定退休年龄60周岁还有不到20多天的时间,而《陕西省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或者办理退休手续的,不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况且,杜庙成要想拿到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前提是必须在60周岁之前要和用人单位协商解除劳动关系。因此,这些问题都必须在20天之内解决,否则所有的努力就会前功尽弃。
妥善化解难题
面对这些难点问题,经过冷静梳理分析后,陈志华当天下午赶到锌业公司,代表杜庙成及其家人对于在事件发生后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而采取堵门的不理智行为向公司负责人进行了诚挚的道歉,恳请公司谅解;对公司及时地为受伤职工申请工伤认定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谢,并承诺愿意做“和平使者”,给双方矛盾调解搭建平台,妥善解决杜庙成工伤待遇的后续问题。由于真诚沟通交流,公司领导明确告知早已收到了鉴定机构邮寄送达的鉴定结论。
第二天之后,陈志华多次往返于县劳动仲裁委员会和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工伤科之间沟通协调。县劳动仲裁委员会工作人员分析情况认为,20多天无法走完仲裁程序,况且仲裁会使矛盾继续激化,建议另行渠道解决。工伤科负责同志在了解情况后说,杜庙成如果领取了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就和企业没有任何关系;领取了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和社会保险部门也无关系了,因而以后病情加重,看病住院的费用只能自己承担。为此,建议让杜庙成放弃领取上述两金,在此前提下和用人单位协商,由用人单位补缴事故发生后至退休前的工伤保险费用,这样的话,杜庙成将来病情恶化住院的费用无论多少都可以全额报销,对其权益是最大的保障。
随后经过耐心的政策解释,杜庙成及其家人采纳了这个建议。陈志华随即多次前往锌业公司进行沟通协商,并得到了该公司领导的理解、重视和工会的支持。今年5月19日,杜庙成即将60周岁的前8天,双方签订了协议,由锌业公司为其申请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近3万元,并补缴工伤保险费用。目前,锌业公司已全面履行了协议约定的义务。
至此,这一起工伤待遇纠纷得以圆满解决,杜庙成及家人对处理结果表示完全满意,而该公司管理层对陈志华没有激化矛盾、辛苦付出的敬业精神和妥善化解纠纷的思路也表示了高度赞赏。
本报记者 杨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