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付君:“韧”字当先破艰难

2023年09月14日

他没有傲人的学历,却有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韧;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参与了国内几家大型煤制烯烃项目的建设;他没有华丽的语言,却有着儒家朴素的智慧。他就是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甲醇中心经理付君。

40岁出头的他已在煤气化项目上奋战了20余个春秋,2013年底,全国首套180万吨甲醇制烯烃项目进入最后的攻坚期,他又转战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成为该公司装置投料试车的领军人。

“再难也要啃下这硬骨头”

2014年对付君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一年,也是百炼成钢的一年。他所负责的气化装置采用8.7MPa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属世界首创,无成熟经验可以借鉴。

业内人士都说“化工项目最怕吃‘螃蟹’,风险太大。”但既然来了,就要干出个名堂。

自8月起,气化装置全员进入战备状态,付君更像拧紧的发条。在时间紧、任务重,装置年轻人多,经验欠缺的情况下,他既当“指挥员”,又当“运动员”。主动放弃所有假期,坚持日工作12小时以上,带着装置年轻人认设备、查管线、看仪表,讲吹扫,从单体试车到联动试车,事不避细,每个方案亲自审,一条条试,多少次累了就靠在凳子上眯一会儿,继而又风风火火地奔赴装置现场。这段时间,气化职工印象最深的是他每日奔忙的身影和湿了干、干了又湿的衣衫。

三百多个日夜里,正是凭着这股敢吃“螃蟹”的勇气和韧劲儿,使他熬过了一个个无眠的夜晚,也使他战胜了一次次身体极度疲累带来的巨大痛苦。也正是他以掉十斤肉脱千层皮的毅力,带着职工斗严寒、战酷暑、练本领、破瓶颈,才取得了26日3时48分全球8.7MPa水煤浆加压气化装置一次投料成功的完满答卷。

掌声和泪花中,几日没合眼的付君临危受命,又投入到了净化甲醇装置投料试车的战役中。

“干工作就要鸡蛋里面挑骨头”

别看付君是个走路风风火火的东北汉子,但是做起事来,心细如针尖的他勤思爱钻。

2015年,公司刚刚转入试生产,但一些设计遗留问题却在一步步考验着每一个人。沉降槽为气化装置的关键设备,设计为每2台气化炉对应一套灰水沉降槽,付君发现,如果其中一台沉降槽出问题,就会导致对应2台气化炉无法运行,于是他提出将沉降槽入口管线连通,使6台气化黑水可进入任意一台沉降槽,运行时做到2开1备的改造方案,自2015年10月份改造完成后运行至今,气化装置未因沉降槽问题降过一次负荷。

2015年下半年,在公司治亏创效工作中,付君又做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根据甲醇中心的实际,能否向提高负荷要效益?”想法一经形成,他便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对现有运行工况进行摸底,尤其是动设备的能力能否突破100%负荷进行详细排查,最终于2016年1月份首次实现了甲醇中心超负荷运行,目前已经超设计负荷5%,精甲醇产量在设计每日6000吨的基础上增加到6300吨以上,按每日增加200吨计算,预计全年就可为公司增加约40000吨精甲醇,为公司增加产值约4000万。

由于技术精湛、勤思好钻,付君被公司批准参与企业整体生产运行技术攻关的所有项目。这期间,他带领他的团队共同研究还提出低压灰水泵改造、磨煤水泵及进出口管线改造等技术改造项目96项,不仅提高了设备稳定运行周期,而且极大地为公司节约了成本。

截至2016年5月底,他负责的甲醇中心顺利实现安全生产540余天,累计生产甲醇242万吨。成绩的背后,是付君带领他的团队用智慧和汗水擎起了这500多天的荣耀。

“用人之前先要学会育人”

新企业有新企业的优势,新企业也有新企业的不足。在蒲洁能化公司,刚毕业的大学生比重占了近80%以上,仅付君负责的甲醇中心年轻人就有200多个。青年人工作经验欠缺,短期内成为制约该公司快速发展的一个“硬伤”。

“青年员工是甲醇中心的宝,只要我们多引导、教育和关心他们,他们肯定会快速成长起来的,未来会成为我们公司的希望。”谈起甲醇中心的人才培养,付君不但没有忧虑,反而充满信心地说道。

在技术上骁勇善战的付君,在管理上竟是位响当当的“儒将”。他的笔记本中除了每日的工作记录之外,还记着厚厚的《论语》《孟子》等的经典名句,他说,这些古人的智慧,用来教育我们的青年人一点也不过时。付君不仅用他的言语,更用他的行动,教育和感染着他身边的每一位职工。在职工眼里,付君不仅是他们的领导,更像是他们的长辈、朋友。最让气化姜泊感动的是,装置投料试车的那段时间里,常常忙得错过中午的饭点,付君便会自己掏腰包帮职工们叫上外卖,然后大家围蹲在现场有说有笑地吃起来。正是付君身上的那股劲儿,让职工看到的是希望,增强的是力量,职工们发自内心地愿意跟着他干,想跟着他干,并自觉把工作干好。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这是付君最喜欢的一句话。他说,“大型化煤化工的运行管理是我们的新课题,市场化竞争以及新经济的常态化也需要我们有新突破,但企业的长久发展更需要我们永葆十年如一日的工作韧劲。”这是他工作的信条,也是他执着与坚守的写照,正是凭着这股儿韧劲儿,为他在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发展征程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张静妮)

上篇:惠孝奇:拓展社会物流市场的先锋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6/7/20160705M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6-07/05/13164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