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西洋镜:中国衣冠举止图解》

2023年09月14日

读历史一直是根植于中国人文化深处的阅读习惯,图书市场的“历史热”此起彼伏。继以“百家讲坛”、“明朝那些事儿”为代表的通俗读史潮流之后,从“西洋镜”里看中国、从西方视角审视中国历史的潮流逐渐抬头。近日,《西洋镜》书系重磅新作《中国衣冠举止图解》甫一问世,即受到了沈弘、杨葵等名家的点赞推荐,引起众多文史读者的追捧。

价值:海外中国服饰研究开山扛鼎之作

《西洋镜》书系意图在西方发现第一手的中国史料,是国内首份以挖掘原汁原味海外史料为主旨的系列出版物,借此从“西洋镜”里看中国、从西方视角审视中国历史。最新出版的《中国衣冠举止图解》,收录了马戛尔尼访华使团随团画家威廉·亚历山大仅有的两本著作《中国的服装》、《中国人的服饰和习俗图鉴》中的200余幅绘画作品、搭配的文字研究内容及一些罕见的单张版画。两本著作合并出版,这在国内外均为首次。

书中既有重大历史节点的故事,也有浩大声势中耐人寻味的细节。

作为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随团画家,威廉·亚历山大为我们详尽描述了马戛尔尼使团访华途中的所见图景。绘画中有英使觐见乾隆帝的情形,在其中我们不仅可以一睹乾隆帝的龙颜,还可以看到英使依循英国习俗而非天朝礼节,向乾隆帝单膝下跪。自然,作者笔下更多的是一路行来各个地方的风俗速写。其中既有对负责迎接外国使团的满清文武官员、兵牟差役的人物肖像,也有对沿途城镇与山川的风景写生。

画家画笔下的内容极其丰富。人物涉及三教九流、行商坐贾;既有贵族家的千金小姐,也有终身在船上忙碌的船家女;既有在天桥撂地的艺人,也有在街头匍匐的乞丐。其中,也不乏一些有趣的生活场景,捡粪团的小孩紧紧地跟在骑马的客人身后,三五个人聚集在一起,就不免赌上两把:或掷骰子或斗鹌鹑。

这套书系最大的价值是收录了200余张彩色石印版画,这些版画都有强烈的现场感和写实感,一方面极具视觉冲击力,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另一方面较为真实地还原了历史场景,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这些弥足珍贵的西方一线记者的图文报道,不仅填补了中国早期影像历史的诸多空白,而且对于我们新闻出版和版画的学术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版本价值。

启示:兼听则明,更加逼近历史真相

历史研究中,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唐代史学家刘知幾曾提出“史才三长”的理论,指一个优秀的史学家应该具备三种才能:史才、史学、史识。其中史学,即是说历史研究者要充分占有第一手资料,并辨别其真伪。

《西洋镜》书系的珍贵史料价值有目共睹,它为晚清历史的研究提供了不一样的观察视角和西方视角下的第一手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教授分析这套书受读者欢迎的原因说:“这些书图文并茂,为读者提供了先前不曾见过的精美历史图片,又因当时西方人的特殊视角,为我们今天重建近代中国历史记忆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坐标。至少在新材料积累上,这些书均属于傅斯年‘上穷碧落下黄泉’所期待找回来的那些东西。近代中国去古未远,许多史料尤其是西人遗留的史料,因为历史原因,积聚很少,翻译出版的更少。这是《西洋镜》系列大卖的根本原因。”

对于这套书系之于历史研究的价值,马勇教授评价说:“真相毕竟是真相,真相不会因为言说而改变或不存在。从民族或国家立场看,历史犹如风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又如盲人摸象,每一个人都觉得摸到了真相,其实可能只摸到了大象的某一个部分。重建历史真相需要超越性的立场,更需要动手动脚找材料,只有充分占有绝大多数史料,我们才有可能说自己的写作、言说向真相逼近了一步。”

作家杨葵表示,书中选取的这些内容现在回头看已是历史大事,但在当时可能就如今天我们日常听到的世界各地社会新闻一样,琐琐碎碎,俗不可耐。可见,越是细细碎碎、柴米油盐的世俗生活,越具历史意义的耐久力。

浙江大学教授、著名老照片研究者沈弘也推荐说:由于清朝的闭关锁国,在亚历山大之前还没有任何一位英国画家有机会这么详尽地描写过中国的风土人情。其绘画和文字也表明,早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人就已经在认真地观察和研究中国。他们对于中国的了解和认知程度是国人以前所没有意识到的。

上篇:广告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6/7/20160707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6-07/07/13171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