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三点,烈日炎炎,高利平正在跟队员检查、调试放映设备,身为西安市边家村工人文化宫公益电影流动放映队队长的他检查设备十分仔细:“出发前就要把放映设备仔细检查好,不能有故障,放映的时候机子‘卡壳’可不行,无论如何要保证电影的顺利放映。”幕布、放映机、音响……出发前六个装设备的大箱子把小货车的后备箱装得满满当当。
四点,放映队整装出发,前往阎良。高利平告诉记者:“现在用的都是数码放映机,以前的老设备要装12个箱子。我们出去为了保证设备有地方放,都不怎么带行李,一个塑料袋两件换洗衣服就解决问题。”那时,由于是拷贝放映,中间还得换片,通常放一部电影要换两到三次。“设备又多又沉,遇到路不好走的地方,还得我们人拉肩扛,大冬天也常常累得一身汗,更别提夏天了,身上的衣服就没干过。出来跑,买不着吃的饿肚子是常事儿,有时安全也是问题。有一年我们去秦岭深处的公路段放映,山路又窄又陡,黑压压一片,一路上我们四个人都心惊胆战,怕出什么事故,等小心翼翼地开回西安已经凌晨1点了。”看着车窗外闪过的风景,高利平沉吟了一下:“说不累是假的,但是想夜幕降临时,大家看着电影,乐乐呵呵的,我们就觉得挺值。”
挂幕布、接电源、放音响、调试设备……队员们到达阎良后,吃罢简单的晚饭就开始做准备工作。农民工刘洁和她的同事早早搬来凳子,等待着露天电影的开场。刘洁是欣宇物业的一名职员,来这打工1年多了,平时也没什么娱乐活动。面对记者,她挺兴奋:“前几天看到通知,知道今天这儿要免费放电影,所以我早早就来了,想占个好地方。”
一束白光照射到银幕上,八点二十分,喜剧片《夏洛特烦恼》开始了,现场的群众安静地沉浸在露天电影独特的氛围中。“这次我们会在阎良不同的社区放映9场,放映前我们都会在企业、社区贴通知。”等电影结束,收拾完设备,已经十一点了。不少群众还围在现场,舍不得离去,询问下一场的放映地点。51岁的高利平耐心地回答着大家的询问。
十年坚守,他们不改初心。企业、社区、建筑工地……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高利平及其队员十年间共放映公益电影1000余场,观影人数多达10万余人。他们对自己工作的辛苦不愿进行更多描述,装好设备,他们又踏上了为群众送去欢乐的征程。
本报记者 钟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