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王睿 张琴)日前,陕西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公布,其中全省固定资产投资8156.59亿元,同比增长9.3%,但其中民间投资为3508.2亿元,同比下降4%。
民间资本支持了中国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民营经济的发展。我省民间投资已经占到了陕西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45.7%。民间资本的转向将深刻影响陕西的转型发展。
新三板折射陕西民企未来
7月,西安美林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工程师们正在加速研发“探宝”大数据平台,通过这个大数据分析工具,企业或者各类机构就能把自身的数据进行资产化管理,从而释放隐藏在数据里的价值。
支持这项研发的资金就来自于新三板。自2014年底登陆新三板后,美林数据通过两次定向增发,募集到8000多万元的资金,用技术研发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市场拓展,而这几乎相当于2015年美林数据全年的营业总收入。
“通过新三板,像美林数据一样与国家战略发展方向、行业发展相符的企业,发展前景其实非常看好,正在成为资本的宠儿,今年仅上半年我们的销售额接近7000万元。”西安美林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卢耀宗说。
据省统计局数据,今年二季度1476家规上工业企业的专项调查中,107家企业停产,占7.2%。调查企业停产较多的行业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停产36家;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停产12家;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停产7家;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7家。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在聚集了大批优秀中小企业的新三板,2016年6月,陕西企业已突破100家,总数位列全国第16位。而截至2015年12月底,这一数字是63家。截至目前,已有37家企业累计发行股份1.998亿股,募集总额14.95亿元;10家企业累计质押股份数2.4亿股;1家企业被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和空间。
以这些新三板企业为代表,战略型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正在陕西迅速发展,成为民间资本投资的新热点。
PPP项目一头热一头冷
2015年12月30日,我省最大的PPP项目——安康机场迁建工程在安康市五里镇机场新址开工。项目总投资23.45亿元,除政府投资12.45亿元,陕西建工集团以原安康老机场19.8亿元的土地报价,成为该项目的社会资本方来投资建设。这也是国内机场建设领域的首个PPP示范项目。
2015年,我省发布了首批60个PPP示范项目,估算总投资1536亿元,涉及交通设施、水利设施、市政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五个领域。为了激发民间投资热情,2016年陕西又推出省级PPP示范项目24个,试图为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探索路径。
“资本讲的是投资回报率。由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资大、见效慢,尚无很好的盈利模式,民间资本对PPP热情不高,民间资本的观望态度与政府的力邀形成反差。”一位长期关注民间资本的学者表示。
尽管如此,越来越多技术性企业正在突破壁垒。同样是2015年12月,我国首个干热岩供热PPP项目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一保障房项目启用。掌握核心技术的陕西四季春清洁热源股份有限公司与陕西沣西新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出资成立公司,负责沣西新城干热岩供热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运营期为30年,期满后无偿移交当地政府。
而此前该公司的供热业务只在西安个别小区应用。与沣西新城的合作,让该公司进入了原先无法进入的市政供热领域,摸索出的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可在更多区域推广。
PPP模式不是“甩包袱”,在资本市场上,如何平衡政府、企业、群众的利益,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