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风
谈起老腔便想起陈忠实先生和他的《白鹿原》。辽阔无边的关中大地上,老腔那浑厚的声韵像一坛陈酿的老酒滋养着我们,那激情、那声韵不禁让人心潮澎湃,心花怒放。
老腔是以民间说书艺术为基础发展形成的一种皮影戏曲剧种。其音乐古朴悲壮、沉稳浑厚、粗犷豪放,为古老之遗响,所以称为老腔。
老腔的表演极其简单只需五人便可开拉弹唱,即签手、副签手、前首、后台、板胡。虽然只有五人但“生旦净末丑”却一样也不缺,这五种角色都由主唱一人担纲。老腔的道具更是五花八门,大放异彩。月琴、板胡、大锣、马锣、引锣、战鼓、惊木、干鼓、梆子、钟铃等乐器全在五个人的掌控下完成,每个人都非常熟悉自己的职责且都有固定的称呼。
老腔的唱法是低弦高唱,把人推在前面,表演起来很累人。有时候一上台连小便的机会都没有,每个人都要各司其职,坐上去几个钟头,极其辛苦。然而,老腔的这种艺术非常吸引人,那种激情澎湃的场面,不仅仅让观众入迷,更让表演者全心投入,忘了自我。
起初并不受欢迎的老腔,几乎走向失传的地步。经过多方的协调和沟通,最终将老腔推上大众的舞台。话剧《白鹿原》中,融入了丰富的老腔的表演,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一时间引起震动并在央视春晚演出。
老腔表演不受现代舞台的定格局限,表演生动、灵活。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听起来有关西大汉咏唱大江东去之慨;落音又引进渭水船工号子曲调,加之独特的配乐道具,均构成了老腔的独有之长,使其富有突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世代流传,久演不衰。
源于生活的老腔表演,在表演形式上主要展现人们的生活风貌,挂着烟袋敲击木头等充满日常生活气息的表演,浓缩了黄河文明的原生态,看后让人备感震撼,更让人感受到了蓬勃的生命力。
朴实无华的老腔表演,就是一幅农家庭院的揉缩,自制的木凳琴弦,自编自写的唱词唱腔,让老腔艺术独具特色,这种最原始的表演,让老腔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同。陈旧的戏本和唱词更是让老腔有了浓浓的历史气息,使老腔有了超越艺术的价值。
有人说:老腔是家族戏,其实,不是。在持续改进的老腔表演中,已经加入了女性角色,不断的有新人参与到老腔的表演及学习中。如今特色的老腔表演已经走向了国际的舞台。
现在的老腔表演是将传统的地域文化进行了升级变迁,将传统的老腔与摇滚乐相结合,形成了新的民族音乐并推向了主流音乐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老腔表演已经远高于艺术,让人们感触更多的不是艺术的精华,而是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