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汪曼莉) 8月2日,笔者从全省质监重点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今年以来,我省积极推进“标准化+”提升工程,全力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标准提升产品品质。我省配合国务院批复的西安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推进“军民融合”标准化工作,积极促进在通用产品上“军标转民”;同时扶持中小企业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确定38家企业列入今年全省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计划。并在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开展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助推我省航空产业升级。6月10日,我省企业主导制定的信息技术类2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实施,1项标准列为国际标准提案,至此,我省企业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达到22项。
以标准消化过剩产能。我省确定了《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粗集料技术规范》《海绵城市设计规范》等32项地方标准,通过标准“约束”,积极消化全省钢铁、水泥、建材过剩产能和库存。同时发挥标准“门槛”作用,围绕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实施能耗标准,淘汰落后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