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热浪笼罩着西安方欣国际食品城。在装卸工高凯指引下,记者来到食品城冷藏库区的8号冷藏库。
在货物装卸区,记者看到几辆冷柜货车停在装卸台,装卸工正忙着卸货。“我们需第一时间把货物从车上卸到冷库,时间过长货物质量就会得不到保障。”高凯介绍说。
说话间,记者跟随高凯乘坐电梯来到8号冷藏库2层。刚下电梯,便被201号冷库“冲”出的雾气包围。记者穿着夏装试探着走进去,可还没看清冷库里的环境,便被冻得跑了出来。手中的相机镜头上瞬间就结了一层霜。
高凯笑着说:“够凉快吧!这里平均温度为-20摄氏度到-26摄氏度,与室外温度相差55摄氏度以上。你不穿棉衣棉裤根本进不去。”
在记者穿上棉衣棉裤,换上棉鞋的同时,高凯早已穿戴就绪。“工作期间,棉衣棉裤我会一直穿着,就是去库房外送货也不会换,换来换去影响工作效率!”他说。
进入冷库后,记者看到里面用铁网围成了6、7个区域,好几个装卸工正在有条不紊工作。出于好奇,记者试着拿起一块包装好的海鲜准备搬出去,由于温度过低,只能作罢。
15分钟后,记者感到胸闷、脚趾僵硬,耳朵也好像就快不属于自己了。见到这一状况,高凯赶紧带着记者离开冷库。“温差过大,胸闷是正常现象。到冷库外面后你不能立即脱掉棉衣棉裤,要先让身体适应一下外面的温度,不然非常容易感冒。”
出去后,记者感觉舒服了很多,在等待了10分钟后身体发热才脱掉了棉衣。可没过一会,室外的高温又让记者汗流浃背。
“我在冷库工作4年了,刚开始特别不适应,经常感冒,过了几个月后才慢慢适应。”高凯说,“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我们的职业病就是老寒腿。”
由于工作繁忙,高凯在闲聊了几句后便匆匆返回冷库,继续他“冰火两重天”式的生活。
本报记者 古晓娟
实习生 来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