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岗位上的“七夕”

2023年09月13日

“七夕”,对于所有年轻的情侣来说,象征着美满的爱情。如果说牛郎和织女之间相隔的是一条银河,那么隔在西安西站安全生产指挥中心监控值班员张乐和西运转车间减速顶维护工曹晨这对铁路夫妻岗之间的,不只是800米的距离,更多的是铁路职工的责任、使命和一颗全力保障旅客、货物安全的心。对他们来说,“七夕”,人虽在同一单位,却很难见面。

800米平交道的“银河”

今年35岁的张乐工作于西安西站安全生产指挥中心,从事于监控值班员岗位,四班倒每班工作时长12小时,从早8点到晚8点,紧盯24个监控屏,每班接发列车100多趟,接打电话1000多个,平均每个电话说4到5句话,也就是每个班平均要说4000-5000句话,用以确保现场行车安全稳定,旅客“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货物平安位移。

今年28岁的曹晨是张乐的妻子,在西安西站西运转车间工作,主要负责驼峰解编后用来缓解降低车速的减速顶维护工作,减速顶是一种以液压油和弹性体为介质,安装在钢轨上,通过滑动油缸帽头与车轮接触,对车辆起制动、减速作用的装置。曹晨一周上班5天,没有周末,固定休周二、周三,每班工作时长10小时,除了吃饭喝水的时间,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她都要在现场防护和检查减速顶工作是否正常,如果发现问题,通知驼峰禁止线路作业,并拆卸减速顶登记、送修工作。

一个室内、一个室外,一条平交道,距离不过800米,结婚6年的两人却因为班次和铁路工作性质的不同,虽相近,其相远。拿曹晨的话来说,“每个星期真正相处的日子可以拿小时计算,最怕的就是遇到汛情、节假日,能在一起的时间就更少了。”

安全金字塔中的“神经中枢”

张乐是1997年参加工作的,从入职那天起便从事行车岗位,从宁西线的单线、双线,到陇海线半自动闭塞、全自动闭塞,再到西平沿线的JD-IA行车设备操作与故障排除窍门等等业务,他全部烂记于心。

35岁的他早早成了“烟民”,“12个小时每一分每一秒都不敢疏忽大意,白天还好一点,困了乏了喝点浓茶,晚上是最难熬的,特别是后半夜,24个监控屏监控着全站管辖的41个站间安全关键点,年龄大的职工或者年纪小的职工通常在后半夜会犯困,一个疏忽就可能造成严重的行车事故,所以我首先要保持精力集中,一个夜班下来,平均要抽2到3盒烟,5到6条咖啡。”

安全生产指挥中心相当于安全金字塔的最顶端,责任重大,平时除强化站间行车岗位标准化作业监控外,更是发挥着传递、储存、监控、落实、处理安全生产等重要信息以及现场控制、突出情况的应急处置作用。

谈到今年“七夕”怎么过时,张乐的妻子曹晨一脸无奈,停顿了10秒钟后轻声地说:“都习惯了,我们两个的工作性质就是这样,在别人眼中我们都在同一个地方上班,怎么可能聚少离多,实际情况却是,我上班,他下班,我大休,他加班,能好好在一起吃个饭就不错了。”

为了让丈夫吃一顿好饭,曹晨挽起了衣袖洗菜做饭,“张乐爱吃肉,红烧排骨、芹菜炒肉,为了让他营养搭配均衡,我偷偷多放了点菜花、土豆丝。”当“七夕节套餐”出现在张乐工作的西安西站指挥中心门外时,张乐眼角泛红。没有过多的言语,与曹晨短暂的拥抱后,张乐匆忙将饭菜扒进嘴里,继续拿起鼠标切换行车监控设备,一丝不苟。看着张乐把饭吃完,曹晨一边收拾餐具,一边叮嘱张乐少抽点烟,注意身体。

这就是铁路夫妻简单而又幸福的七夕节,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本报记者 薛生贵 通讯员 庄敬平

上篇:“标准化”工地话“标准”
下篇:把“关爱保洁员”落到实处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6/8/20160810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6-08/10/12903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