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里约奥运会逐渐接近尾声。赛场之上,引人注目的不仅是运动健儿们留下的光辉战绩,还有他们对梦想的不懈追求,对运动的执着热爱;以及那些不经意间激起波澜的小花絮:或感动、或浪漫、或惊喜……让我们换一种方式轻松地看奥运。
秦凯、何姿:是队友也是恋人
8月14日,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跳水女子3米板颁奖仪式后,中国跳水队队员秦凯向何姿求婚并成功。
秦凯说:“我不想错过这个机会。本来我想比赛后立刻求婚,但那时候她有点失望,情绪不是很好,我心里有点打退堂鼓。我是第一次求婚,心里一直在犯嘀咕,不知道她是不是会答应我。不过就算她不答应,我也会继续对她好,准备下一次求婚。”
作为并肩战斗的队友,秦凯和何姿共获得8块奥运奖牌,其中秦凯2金1银2铜,何姿1金2银。
倪夏莲:停不下的爱
顶着最年长乒乓球女子选手的头衔来到里约奥运会乒乓球赛场,53岁的卢森堡选手倪夏莲还在上演着不老传奇。她说,自己对乒乓球的爱停不下来。
2000年,她第一次参加奥运会,那时她动力十足,誓要带领身边的年轻选手去争夺荣誉。随着年龄的增加,有了第二个孩子的倪夏莲一度觉得悉尼奥运会就是自己的最后一次奥运之旅,但卢森堡给了她足够多的支持,一次次登门拜访向她发出邀请,“三顾茅庐”最终感动了她。
她说,自己扮演着“乒乓大使”的角色,成为连接中国和卢森堡的平台,无论打球,还是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她都在展示中国人的形象。她说,自己很幸运可以利用乒乓球在世界各地展示中国人的魅力和风度,这种奉献是用钱买不到的。
钟天使、宫金杰:“惊艳”世界
场地自行车女团竞速赛中,中国选手宫金杰、钟天使头戴印有穆桂英、花木兰脸谱的头盔,联手斩获一枚沉甸甸的金牌,为中国自行车项目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当国人为“中国实力”倍感振奋之时,“中国文化”也在惊艳世界。小小头盔,散发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东方韵味,让中国民族英雄的名字和故事走向世界。
“乒坛维纳斯”:永远坚持的魅力
有“乒坛维纳斯”之称的波兰独臂乒乓球运动员纳塔莉亚·帕蒂卡,此次在里约将同时参加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比赛,这是她继北京、伦敦两届奥运会后,第三次同时参加奥运会和残奥会。
天生缺少右前臂并没有阻碍她热爱运动的步伐。帕蒂卡不到10岁就开始接受乒乓球训练。作为残疾运动员,帕迪卡站在奥运会的舞台上用别样的美丽诠释着体育运动的真谛,也感动着世人。
“圆润”的哈布特:享受奥运
8月9日的男子100米自由泳预赛中,埃塞俄比亚游泳选手罗伯·哈布特成绩垫底,却因为圆润身材意外走红。哈布特因获得国际游泳总会提供给低度开发国家的特殊参赛机会,才能参加里约奥运会。
埃塞俄比亚培训出了不少长跑选手,但哈布特却与众不同,向往成为水中蛟龙。他说,“花多久时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游完全程了。”他努力不懈,奋斗到最后的态度,也贯彻了“重在参与”的奥林匹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