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实的体型、红红的脸颊、说话大嗓门,这样一个典型西北汉子形象的主人就是乔鼠盟。在彬长矿业公司孟村矿,提起“80后”乔鼠盟,从领导到职工都说他干劲足、能吃苦,有“钉子”精神。
1984年出生的乔鼠盟,毕业于西安文理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大专学历,中共党员,2005年参加工作,2010年到彬长矿业胡家河矿工作,后调到孟村矿,现任调度指挥中心经理。他先后获得过彬长矿业劳动模范、先进个人、安全先进个人,孟村矿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拿不出方案绝不升井”
孟村矿为基建矿井,各个系统还未完善,生产建设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束缚,尤其是矿井运输压力大,严重阻碍着矿建进度。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乔鼠盟常常深入井下跟班,盯住现场,及时掌握生产动态,与一线员工交流,通过调研,他把影响运输的每个环节“嚼碎”,进而优化。为了找到问题,有时他在井下运输线和工作面一盯就是两个班次,从清晨到深夜就吃一顿班中餐,区队的队干觉得他太辛苦,对他说:“你先上井吧,我们盯着解决就行了。”他却毫不“领情”,坚决地说:“拿不出方案绝不升井。”在他这样不解决问题誓不罢休的坚持下,经过大家集思广益,最终确立了副井运输系统票据管理考核制度,从巷道施工设计、运输队车辆考核、机电队提升定量规划、运输人员调整四个方面入手,深入调整,优化完善,确保各项工程所需材料及时运送到位,有效解决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运输工作更加合理,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工作有序开展。
“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
一次在井下工作面跟班时,乔鼠盟发现通风队职工巷道喷白使用的是手压式喷雾器,工艺落后,使用起来耗时耗力。升井后,他便立即着手钻研,寻找解决方法。他仔细琢磨巷道喷白工作的每个细节,大量查阅相关科技书籍,向精通机械的同事请教,向有关领导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观察、思考、论证和模型试验,他发明出了一套“高压风喷雾器设备”。这项发明一经在井下使用,效果非常显著,原来四名职工一个班次只能喷白20米巷道,现在两名职工一个班次可以喷白60米巷道,而且喷白均匀,速度快、面积大,杜绝了材料浪费,提高了工效。另外,设备移动方便,大大减少了由于移动设备而造成的误工。
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没有降低对科技创新的热情,他常说:“企业降本增效、安全生产很大程度上都要依靠工作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2010年,由他主导设计的《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放主法及参数优化研究》科技成果获得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我年轻,我上”
2013年7月24日晚10时左右,孟村矿所在地区——咸阳市长武县境内突降特大暴雨,矿井随时可能出现洪水倒淹井口的危险。危急时刻,乔鼠盟立即组织人员抢险,在仔细观察洪水情况、确认安全后,与工友们迅速配备工具,顾不上穿雨衣的他便第一个冲上去疏通临时水沟。当时工友拉住他说:“鼠盟,还是让我去吧。”他挣脱了工友的手:“我年轻,我上。”此时此刻电闪雷鸣,大雨如注,他何尝不知道当时危险的存在,可他心里更清楚,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又是管理人员,关键时刻就要站得出来豁得出去。在他的鼓舞和带领下,抢险小组通水沟、垒沙袋,调来铲车对井口周围进行围堵加固,经过大家齐心协力的奋战,两个小时后,险情得到了控制,避免了矿井受到损失。
“打造现代化高效部门”
孟村矿是个新单位,乔鼠盟在担任调度指挥中心经理之初,就把强化基础建设、提高部门执行力作为工作重点,严格按照“基层建设和基础建设”的要求,规范调度指挥中心各项专题记录、制度、报表、台账、总结等十余项内容,完备原始记录和档案管理记录制度,按时填写报表和台账,调度资料定期归档保管,使调度指挥中心工作规范化、高效化。2014年,调度指挥中心也因出色的工作业绩,被矿井评为先进部门,乔鼠盟在代表部门领奖发言时说的一句话让在场人员印象深刻,那就是:要建现代化高效矿井,就要先打造现代化高效部门。
随着矿井建设进度的推进,按照施工设计,有一段时期,矿井由原本主、副井两个井筒提升出矸,变更为由副井筒担任全矿提升任务。这时,矿井提升能力出现严重不足,生产建设进度受阻,井下各掘进头无法连续循环作业,各掘进工作面日进尺只有3米。发现情况后,乔鼠盟带领调度指挥中心人员,立即下井分赴各掘进工作面,搜集资料、分析数据,升井后,组织各施工单位负责人召开专题协调会,细化掘进头工作时段,实行分时分段作业,有效解决了提升压力大的问题,各掘进工作面日进尺提升到5米,确保了工程进度。
人人都说煤矿苦,但乔鼠盟却以苦为荣,他常说:“煤矿就是我的志愿。”打铁还需自身硬,奋战煤海,同样需要坚硬如铁的毅力。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青年干部,他在孟村矿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带动着一批80、90后青年干部职工爱岗敬业、阔步向前。 (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