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工务段加大科技投入,着力构筑人防、物防、技防立体屏障,提升防洪预警能力,实现智慧防洪、科学减灾,收到良好效果。在今年汛期出现的30余次降雨中,该段依靠科技手段,及时发现并遏制了15处危及行车安全的水害隐患,确保了汛期行车安全。
观云追雨,雨情尽在掌控中
这个段管内大部分铁路都地处山区,气候条件特殊、地形地貌复杂,极易发生崩塌、落石、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之宝成、陇海等铁路修建年代较早,设备抗洪能力不足,汛期安全行车压力巨大。
为此,该段把观云追雨作为雨情预警的重点工作来抓,他们与管辖周边市、县的气象、水文管理等部门建立密切联系,签订服务协议,便于及时收集天气预报及雨情、水情、库情,有针对性做好应急防范。同时,借助网络平台,将铁路专业气象信息通过局域网链接到每一台办公电脑,工作人员只要点击鼠标,就可实时查看卫星云图、雷达图以及日、周、月、旬降雨预报等信息;他们还将管内各线的68台雨情监测设备并入局域网,防洪指挥中心可纵观全段各线降雨情况,适时提醒一线各站区按照雨情预警信息采取相应措施。
今年汛期,该段为全段工班长以上管理人员的手机上安装了“无线雨量预警监测系统”客户端,相关人员随时随地都能查看管内降雨情况,真正实现了运筹帷幄、“掌”控千里。
无人机让病害无处遁形
针对管内宝成线山大沟深、检查难度大的特点,2015年底,这个段率先在宝成线杨家湾桥路车间成立了专业检查工区,并配置了无人机“空中作业”防洪隐患检查设备,这种“无人机”配置了4608×3456分辨率高清摄像机、照相机,只要作业人员操纵遥控器,就可以全方位排查需要检查的山体,并通过无线传输系统,将大量的图片、图像资料传输到操作人员的平板电脑上,作业人员可以现场辨识病害和病害发展情况。因为无人机活动灵巧,还可以查看到人力排查无法发现的病害,因此备受现场作业人员的青睐,在去年以来的防洪隐患排查中,该段宝成线采用无人机排查发现各类新增防洪病害102处,均得到提前整治和遏制,让病害无处遁形。
“护路神”先知先觉保安全
这个段把“病害早发现、防得住”作为防洪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管内宝天、宝成线山区铁路沿线极易突发滑坡、落石等地质灾害的实际,通过长期调研,在路局的支持下,分别在宝成线k16+750-800、k17+700-850、k64+500-600、陇海上行线k1324+093-350分别安装了异物侵限自动监测报警系统(护路神),该系统采取激光扫描感应原理,当区间设备发生异常时,系统雷达将感应发出警报信号至危险处所前后设置的信号装置,区间列车无线联控系统同时接收到警报信号,机车司机接收到危险信号后及时采取减速停车措施,避免列车事故发生。
“护路神”系统实施“24小时”监测,全年、全方位监控区间设备变化,分分秒秒为行车安全保驾护航。
本报通讯员 杨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