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回荡心底的铃声

2023年09月12日

□鲁珉

今天的学校,都是智能电子铃,再也听不到那种铜质的悠远铃声了。

依稀记得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的铃是一把耕地用的钉耙。后来看西游记,猪八戒杠钉耙一出场,都会想起儿时学校的铃。

打铃的事基本归张老师所独有,张老师是校长,是学校唯一的公办老师,是拿工资的。

学校原本有一个小铃铛,但年代太久了,发不出声音了。那时的学校太穷,穷到连粉笔都要回收再利用,更何况买一个新铃了。于是,张老师就去生产大队要了几齿废旧的钉耙当作铃。一根小木棒敲击那个斑驳的钉耙齿,虽然声音不洪亮,传不了多远,但依然是我们全校百十来个学生最喜爱的声音。我的读书之路,就是从那钉耙的声音开始的。

记得上学后不久,新鲜感没有了,我贪玩的天性就露出来了。上课坐不住,听讲不专心,做什么都是图新鲜,下课与同学疯疯打打,还特别喜欢玩弹珠,时时手不离弹珠。

张老师见我做事不能持久,就看住我。看着我读书、做作业。慢慢地,一心只想玩弹珠的毛病改掉了,读的书也越来越多。

上三年级时,有一天还在上学的路上,就听见学校敲铃的声音,而且声音清脆、悠扬,传得好远。我和同学开始小跑,想早知道是个什么东西能够有那么好听的声音。

跑到学校挂铃的地方一看,好几个老师也在那里,围着一只花朵型铃铛,锃亮,黄灿灿的。张老师一见我们来了,大声说:“快来看,新买的铃。”说完,张老师拉着铃垂下的绳子,响亮的铃声便传了开来。

张老师的课在全乡很有名气。她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课,由浅入深,引人入胜。我们第一篇作文是给家长写一封信,我的作文受到张老师的表扬,并且还站在讲台上向全班同学朗读。

或许因为第一篇作文就能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我写作文的劲头更足了。上四年级的时候,我的作文在全乡获得第一名,张老师甭提有多高兴,他把奖状挂在老师办公室,而不是让我拿回家。

张老师更喜欢我了。有时就让我去敲铃,我非常高兴,因为我知道那是一种奖赏,是一种荣誉。就这样,此后经常被老师喊去敲铃,现在想来,犹在耳畔响起。

张老师对我是钟爱有加的,常常指导我单独写作文,还帮我寄到县广播站。记得县广播站采用我的第一篇稿子是《我的家乡》,张老师更是在学校放学会上讲了好多天。

后来,我离开村小学去镇上读中学,到省城上大学,张老师从来没有忘记过我。常写信给我,要我一定不能丢下写作。每每看见张老师那样关心我,心里就想,一定坚持下去,绝不能辜负张老师。

前些年,我回老家专门去了学校。学校的大门上,虽然门楣上的校名还清晰可见,但大门旁却挂上了乡养老福利院的牌子。张老师也退休了,去县城居住了。

我习惯性地走到原来挂铃的地方,抬头望去,那铃还在,孤零零地在风中摇摆着。学校操场边的老樟树也还在,有风吹来,树叶飒飒作响,将一树的沧桑和落寞吹落在地,没人听得懂它的心事,也没人能够领悟它历经的风风雨雨。

想起张老师和蔼的样子,想起当年教我写字打铃的事,那情形仿佛就在昨天。

一个人的起步很重要。那第一次作文,或许就开启了我写作之路。现在能够用笔写出人生之路的随感,起因是张老师。就像那铃声,虽早已不再响起,却依然在心底萦绕回响。

上篇:九月
下篇:古人的尊师之道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6/9/20160912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6-09/12/12651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