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刚老师(左)和孩子在一起
9月10日,周六,教师节。在这个属于教师的节日里,西安理工大学的王志刚老师却更加忙碌。因为他不但是一名教师,更是一名智障人群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西安白鹿亲智中心创办人兼负责人。
王老师自己的孩子患了自闭症,20年来,他身心俱疲。他不想让所有智障孩子的家长都承受这样的压力。
2014年初,同另外两名智障儿童家长合作,西安白鹿亲智中心成立了。为7岁以上自闭症、唐氏、脑瘫及智力发育障碍或迟缓者提供康复训练、托养和教育等服务,分周托、月托、陪读三种形式。
“为大龄智障人群提供服务的机构很少,因此我想到组建这样的机构,能够呵护更多的孩子。”王老师说。
2014年3月1日,接收智障患者时,该机构已经欠了3万余元外债,最初几个月,聘请工作人员及日常开支都有缺口。运行了3个月后,其他两位合伙人由于工作调动及其他原因,先后退出并撤资,老师的专业培训也无法正常开展,亲智中心到了生死存亡的阶段。
王老师独自支撑,四处筹钱,他的爱人身体一直不好,多年在家休养。为了支持王老师,她也投入到机构的运营中去,这才勉强维持了机构的正常运转。
“学员从两年前的6名到现在在册学员19人,6名工作人员,已经比较稳定。”王志刚说。
学员天天(化名)来托管机构后不久,妈妈因意外去世。此后,天天几乎整年都在这里生活,这里的老师们给予天天更多的关爱。现在天天已经可以背诵两首唐诗了。
家长们看到孩子的进步,纷纷给王志刚送来了感谢信。
“虽然辛苦,但一路上得到了很多爱心人士的帮助,越来越多的家长对我们充满信任,最初的种子,已经开始生根发芽,逐步成长。”王志刚说。
建校三年来,王志刚不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了解到沙盘游戏以及感统训练在自闭症孩子心理建设方面的显著成效后,他四处奔波拉来赞助为孩子们筹备了这些教学器具。
“下一步我们想筹划建立资源教室和爱心餐厅,为大龄智障患者提供职业方面的训练。但我真的很担忧,如果有一天我支撑不下去了,这些孩子们怎么办?大龄智障人士的托管机构真的太少了,希望社会各界多关注他们,让他们的人生多些希望。”王老师低声说着,眼眶慢慢地红了。
本报记者 古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