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为“火箭心脏输血”的大工匠

2023年09月12日

编者按

为了在广大职工中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为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汇聚新动能,本报从今日起在一版开设《三秦工匠风采录》专栏,对省总工会命名表彰的10名“三秦工匠”的先进事迹进行深入宣传报道,充分发挥优秀高技能人才在助力陕西追赶超越中的引领示范和骨干带头作用。

工作中的杨峰

24年来,他先后完成长征系列、载人航天系列、高新工程等多项重大任务,加工数十种型号火箭发动机的阀门近千台……

9月9日下午2时,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25车间机加二组技术交流室里,杨峰和工艺员正在探讨新的工艺流程。

他手拿铅笔,一边在图纸上勾划一边自信地说:“只要把刀具订回来,我就可以让火药启动器壳体的加工效率提高最少两倍……”这份自信源于半年的反复琢磨、试验。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是我国唯一的集运载火箭主动力系统、轨姿控动力系统及空间飞行器推进系统研究、设计、生产、试验为一体的专业研究院。杨峰所在的车间承担着火箭发动机阀门的零组件机械加工任务,这些部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发射的成败。用杨峰的话说——如果说航天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那么发动机阀门就是火箭的核心,而我们就是为“心脏”输血的人。

在“蝶盘”加工中“独舞”

1992年,杨峰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从技校毕业,被分配到机加车间,成为了一名钳工。

在一般人眼里,钳工干的不是技术活。可杨峰不这样想——钳工这活看上去简单,就是划线、钻削、攻丝等小活,但是责任重大,如果将不合格的产品使用到火箭发射中,会给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那个年代,阀门重点零件“蝶盘”是控制发动机燃料与氧化剂流量的重要部件,质量要求极其苛刻,车间里只有杨峰的师傅会加工。1995年,师傅退休了,“蝶盘”加工成了困扰车间生产的大难题。关键时刻,杨峰接受了任务。在那个晚上,他几乎一夜没睡,一会翻看师傅的工作日记,一会回想师傅干活的动作,一会思考该如何下手……第二天,他小心翼翼加工出了第一件产品,不想经过检验居然合格了。

之后,为了加工出更高质量的“蝶盘”,在工友下班后,他坚持用废料反复试加工,摸索最好的刃磨角度。由于加工过程中每次的停顿都可能让“蝶盘”质量受到影响,为此他不喝水,减少上厕所的次数。那段时间,有点“走火入魔”的杨峰还闹出了不少笑话——为了节省时间,他把工作裤直接套在外裤上,在加工过程中工作裤掉下来也浑然不知。

靠着要做就做到最好的信念,在近十年的时间里,“蝶盘”加工任务成了他的“独舞”。

(下转二版)

上篇:前七个月营改增整体减税2107亿元
下篇:标题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6/9/20160919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6-09/19/12668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