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养俊
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在办黑板报。他们见我看得认真,就问我是否喜欢黑板报。我说,我年轻时候也办过。男青年笑了,说:“这玩意儿早已过时了,现在没人稀罕!”我说:“只要大家喜欢,就不会过时,关键是要办好。”正在书写的女青年停下手中的粉笔,说:“我看这黑板报挺重要的,怎么说,也是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的一个载体呀!”
这位女青年的话说得有道理!
晚上回到家,我还在想黑板报的事情。
七十年代初,我在西安市电话二分局工作,我们单位有一百多名员工,十多个生产班组,每个班组的候班室门外都有一块小黑板,尺寸大小、形状都一个样,看起来很整齐。我所在的班叫杆线班,具体工作就是修电话线、电话杆,整天和铣、锹、鈑子、钳子、榔头这些工具打交道,比较辛苦。我们班的班长是安徽人,转业军人,人很精干,一直是单位的先进个人,对黑板报也格外重视。他发现我喜欢读书看报,几次谈话要我办班里的黑板,我没有把握,未敢答应。
最终,我还是答应了。我的强项是写稿子,板书还可以,唯独美术字、插图弄不了。因此,必须重新学习,来完成班长交给我的任务。
这天,我晚饭也没顾上吃,写稿子、画报头、写黑板报、画插图,一直忙到夜里十一点多,班长拿了个肉夹馍来看我,一期新板报总算完成了。
第二天早晨一下楼,我就发现每个班组的黑板报都换了新内容,相比之下,我们班的最好,主要是报头、插图新鲜,吸引人的眼球,另外是我们有诗歌,虽然像打油诗,可是其他班没有。上级领导是个有文化的中年男子,对我们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给予很高评价,“特别是黑板报办得好!”班长开会回来很高兴,冲着我直竖大拇指。
从这以后,我除了工作就是办黑板报,渐渐就有了些小名气。
不久,单位大黑板报组吸收我为他们的成员,分配我的任务是写稿子,这样,我写的诗歌、小散文就有了发表的地方。
时间不长,单位办公室主任找我谈话,要借我到办公室工作,我很吃惊:一个没有转正的学徒工调到办公室工作?这简直就是大白天做梦!
这是真的!班长跟我谈话说,单位决定调我到办公室工作,正式通知已经发了。据说,是因为我黑板报办得好才调到办公室工作的。
八十年代后期,我一直在西安市邮电系统工作,直到退休。在此期间,我由办小报到办大报,先后办过两张报纸、三种杂志,从事新闻工作许多年,并坚持业余文学创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回想自己的点点滴滴,都与办黑板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时光荏苒,岁月更迭。黑板报在历史长河中慢慢地被淡化了。但是,对于我这样年纪的人来说,黑板报的重要地位无容置疑,在某种意义上说,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即便是现在,黑板报,也还有它的独特作用。只要你办得好,同样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上述那位青年的话,足以佐证。所以,每当我再次见着到它时,就像见着一位老友,不由得心生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