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有空也读“无用”书

2023年09月12日

昨天进城办事,没忘进书店看看。自知口袋里没有多少钱了,只买了三本书,一本平凹的散文集,一本李渔的《闲情偶寄》,一本陈希米著的《让“死”活下去》。我不知道第三本书是什么书,单是因为那书名抓住了我,要我买下来有空去看看。

我有钱了,记着的就是买书和酒。有用的书买,没用的书也买。书天天读,酒隔三差五地要喝两盅。我觉得有空闲了,拿本没用的书去翻看,有茶或酒相佐,那是很有意思的事。

从小到大,我们总是被谆谆教导,要读有用的书,有时候我看《史记》或其他典籍一类的书,也会被人善意的提醒,不要把时间花在这些无用的书上。书被人分成有用的和无用的两种。我知道,当学生的就要读与学业有关的书,写文章的,似乎要多读文学典籍之类的书,当医生的若读文学作品,那就是不务正业了,等等。我知道,有用的书就如同日常饮食,饿的时候需要它,就是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但是,经常读些“无用”的书,它的用处虽不在当下,却能培元固本,是可以让一个人从根本上好起来的东西。今天我们提倡要读书,要多读好书,那所谓的好书,实际上多是些“无用”的书。

小时候就是不听老师和家长的劝说,在路上,在煤油灯暗淡的被窝里偷读了《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林海雪原》、《风雨桐江》、《三侠五义》等许多小说。但这并没影响我的学习,我的作文成绩总是全班第一。现在想来,我是我们那个小山村能念成书走出来的第一人,且能成为一个文章发遍全国的人,这与自小读“无用”的书,关系很大。

有位作家讲过一个故事:在秘鲁的一座小城,那里的警察脾气暴躁,市民意见很大,市长想了一个办法,给警察每人放三天假,要求他们在这三天里读几本书。后来,警察们的脾气有了改观,市民的怨气也小了很多。无法考证这个故事是否真实,警察们又读了些什么书,但我想,这个故事大概就是告诉大家,书,尤其是“无用”的书,可以使人先安静下来,然后哪怕是熏陶或唤起心底的一点点善意,人与人的态度就起了一点点变化。这样的阅读,或许就是阅读的“无用之用”。

时下,不少人每天都在朋友圈里寻找“有用”的人,或者寻找一切机会结交有权有势的所谓有用的人。若真的读了那些“无用”的书,就可以用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这样一个纷繁的世界。打开《诗经》,“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的意象,会让许多渐渐远去的日子又回到眼前;翻开《围炉夜话》,很容易读到这样几句:“习读书之业,便当知读书之乐;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就是这样一些无用的书,把我们带回遥远的年代,重温我们民族骨子里共有的淳朴,让我们以儒者的宁静去面对芜杂的世界,以平和的心境去迎接突如其来的风雨。

“无用”的书读多了,你就会成为一个云淡风轻的人。云淡风轻的人不怕磨难,能把任何人和事都看得开、悟得透,这样的人,他既会含泪微笑独舞,也会与大家一起进行生命大合唱。这样的人,会在将来的世界独领风骚。

那就有空读些“无用”的书吧。 □韩景波

上篇:王树增:长征精神就是永不言败
下篇:北岛:青灯荧荧照诗心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6-09/22/12686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