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工会组织应如何更好地组织动员亿万职工为实现规划目标任务建功立业?这是摆在各级工会组织面前的一道必答题。日前,中华全国总工会制定下发了《2016~2020年劳动和技能竞赛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将劳动和技能竞赛作为提高职工素质、推动企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致力于为广大职工在“十三五”时期发挥主力军作用搭建重要舞台。
翻阅《规划》可以看到,其内容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十三五”规划目标,提出了牢固树立和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注重面向基层、面向一线职工、面向普通劳动者,以提升职工技能素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为重点,将广泛开展“践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谱写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
《规划》涵盖哪些维度?明确了怎样的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对此,本报记者通过向全总相关部门进行了解,对这些问题一一作出解答。
创新引领——把职工技术创新嵌入发展链条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科技项目和活动……在这些重大决策、创新发展中,职工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
《规划》对此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引导广大职工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立足岗位开展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把职工技术创新嵌入企业研发链条,融入国家创新体系。
【目标】2016年至2020年,力争全国职工合理化建议数量达到6000万件,实施率60%以上;力争实现职工技术革新400万项,发明创造100万项,获得专利60万项,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100万项;到2020年,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总数达到300家,各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总数超过10万家。
【路径】组织专题竞赛和全国示范性竞赛,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孵化创新项目,开展班组竞赛。
——联合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地方和产业工会开展专题竞赛活动和全国示范性竞赛创建活动,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区域发展、科技进步和工程建设。
——充分发挥职工技协组织优势,引导和组织职工进行技术创新、持续改善,探索建立区域性和行业职工技术创新联盟,形成基础广泛、人才集聚、成果丰硕的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体系。
——深化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每三年命名一批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并探索创建跨区域、行业和企业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
——大力开展职工创新项目孵化、成果评选、展示交流等活动,加强职工知识产权保护,促进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
——广泛开展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载体的班组(科室、团队)竞赛活动,更好地组织一线职工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作贡献。
(下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