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高速铁路与“虹吸效应”

2023年09月12日

“虹吸现象”是物理学名词,指引力和位能差造成的水单向流动现象。今年国庆节期间,开通运行的郑徐高铁,为西安经济圈“虹吸现象”注入了新的经济内涵:伴随着列车飞驰,人才、资金、信息等各种发展要素,因城市间的发展梯度落差,产生了由中小城市向中心城市单向转移的“虹吸效应”。

现象:高铁运力与普通列车持平

9月10日,郑徐高铁开通运营后,陕西高铁经郑西高铁与京沪、京哈、沪昆、合福等14条高速铁路“连片成网”,与全国17个省及直辖市开行了高铁动车组。国庆长假期间,西安铁路局高铁客流激增,9月28日至10月7日,共发送旅客106万,同比增长41.1%。

西安铁路局客运处处长王建林说,郑徐高铁开通后,西安铁路局开行列车中,高铁和动车已经占到三分之一,因为高铁速度快,往返时间短,运力同普通列车持平。

目前,由西安北开往一些热门旅游线路的高铁和动车实现了公交化。国庆节期间,西安到华山景区之间每天往返高铁75趟,最高77趟,平均10分钟就有一趟。平时,大西高铁每天往返38趟,西宝动车22趟,西延动车12趟。

渭南19分钟、华山30分钟、宝鸡65分钟、延安140分钟……近年来,随着高铁和动车的开通,以西安为圆点,辐射周围400公里以内的地区实现了旅游、商务一日还。

卫星城:“过道效应”显现

2012年7月1日,西延动车正式开通,高速列车让相距370公里的关中和陕北实现“出行一日还”。近日,延安市副市长杨霄在一次座谈会上感慨,动车开通后,延安的住宿和餐饮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记者调查发现,正如杨霄所说,高铁在为我省旅游带来商机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带来新的问题。业内人士坦言,高铁是一把“双刃剑”,中小城市在游客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也将产生“虹吸效应”和“过道效应”,游客“游在华山、宿在西安”成为常态,小城市不可避免存在成为“快旅时代”过境地的危险。

国庆节期间,带朋友去华山游玩的西安市民张瑾说:“以前去华山,得在当地住宿。2010年郑西高铁开通后,买张50元的高铁票,半个小时就能到达华山站,不需要住宿了。”由此,西安周边中小城市的旅游产业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措施:用好“反虹吸效应”

高铁开通后,可能出现年轻人大量外出、社会精英外流、工厂搬迁、物价上涨等现象,但城市专家同时指出,西安等大城市因房价高、落户成本大,在高铁开通后,一些工薪阶层可选择工作在西安,住在周边卫星城。西安周边卫星城可用足“高铁机遇”,用好“反虹吸效应”。在“城际通勤族”(指在城市之间乘坐交通工具往返上下班的人)身上作文章。

2015年,燕郊至北京的三组动车开通运行,为居住在燕郊而在北京工作的白领提供了便利,同时也缓解了北京的交通压力。“高铁沿线城市,可借鉴北京经验。”省住建厅工作人员为我省中小城市指明了出路。

省社科院研究员石英说,根据国际国内对高铁现象的研究成果,打破“虹吸效应”的唯一出路是中小城市转变发展思路,寻找适合自己定位的发展战略,与周边大城市产业错位发展,形成互补优势,从而才能在这场“高铁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报记者 薛生贵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标题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6/10/20161010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6-10/10/12713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