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听“航天制造”,大家会瞬间脑补火箭发射、飞行器和深邃太空的高端画面,似乎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太过遥远。而位于西安航天产业基地的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却把那些高大上的载人航天动力技术转化成为我们身边的民用产品,老百姓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之间,正被一场叫做“航天制造”的高端定制所包围。
节能环保:进入“一体化”时代
近年来,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依托强大的航天动力技术优势,积淀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用技术,转化形成了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的节能环保技术。利用节能环保领域多项甲级资质,依托ASME、API等国际认证体系,六院为石油化工、煤化工、能源、冶金等行业提供了先进环保、高效节能和资源循环利用等多项专有系统整体解决技术方案。
六院利用航天高效燃烧、雾化、传热等相关技术,针对各类型工业废气处理研制开发的超低排放一体化技术,形成了低氮燃烧、空气分级燃烧、脱硫、脱硝、除尘等模块化综合处理系统,可在燃烧段显著抑制燃煤锅炉中氮氧化物的生成,在尾气处理阶段可高效脱除烟气中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粉尘,同时将含能有机废气回收利用。
针对客户节能环保的个性化需求,六院已经与中石化、神华宁煤等国内各大煤化工企业达成了良好合作。为实现“高效燃烧、低排放”的绿色发展目标,着力打造好“航天制造”的品牌影响,六院在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一直秉持着很高的定位,“我们只涉足技术水平排在国家前三的领域,这是保证产品技术含量的基准!”六院相关负责人非常自信地说道。目前,利用火箭发动机高效节能技术研发的乙烯裂解炉底部预热器、引入发动机高压旋转机械和液压传动技术研发的破渣机等产品保持着多个“国内唯一”。
在推动科技创新的同时,六院人始终不忘饮水思源,心系生活资源的绿色循环。利用载人航天发动机试验中对污染物治理的独特技术,六院针对生活废水、工业废水研制开发了多项高COD、高盐分、高氨氮废水预处理、生物处理机深度处理技术。针对含硫、含氯、含盐、含氰化物、含氟等各种工业废液,实现了废热、盐酸、硫酸、硫铵和二氧化硅等资源的回收利用,回收的废水还可用于浇洒绿地、冲洗厕所,目前与内蒙古鄂尔多斯集团等著名企业都开展了合作。
余热发电:相当于数个“三峡工程”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温室效应”也成为让人头疼的问题,如何高效利用资源,减少排放,如何有效利用余热发电,也是六院人致力研发的方向。航天六院利用载人航天发动机燃烧和流体技术,最新研发的中低温余热高效回收动力系统(又称中低温余热高效发电系统),与以往的水蒸气发电大为不同。它是将工业余热转化为动力的新能源设备,可高效回收冶金、陶瓷、水泥、等行业产生的大量余热,通过循环工质推动透平机做功驱动发电机发电。该系统单机功率可从1千瓦到数千千瓦,填补了我国有机工质朗肯循环发电领域的空白。据悉,如充分利用该系统,仅在有色冶金工业,就由相当于3/4个三峡工程的潜在装机容量。如将水泥、钢铁、石油等多个行业的余热有限回收利用,那每年利用的能源额相当于数个三峡工程发电量,具有不可限量的巨大经济价值和环保效应。
智能制造:风景这边独好
顺应工业4.0和“工业强国”的整体趋势,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实现航天发动机制造技术的成功转化,在民用产品智能制造方面踏出了一片崭新天地。
利用发动机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结合大型设备制造优势,航天科技集团六院打造了一系列国内领先水平的印刷包装设备。其中壁纸生产设备包揽了国内超过90%的市场份额,已基本实现了印刷设备替代进口,也因其高品质优势远销海外。
熔丝,也称保险丝,是电路安全运行的“卫士”,在电路短路和严重过载时会迅速熔断来切断电源。六院针对电力行业研制出了由四台机器人协同自动包封机、熔丝制作机、自动湿水胶带机、涡流锡焊系统的机器人元件包封工作站。通过计算机智能控制,配合自动化传输,实现了电容器生产过程中的熔丝制作、熔丝粘接、元件包封、元件——熔丝焊接的智能化、批量化生产。该工作站堪称“国内首创”,替代了传统的人工制作模式,是电工装备行业智能化生产的标志性设备。目前已成功应用于上海、西安、桂林等多个国内电力电容器公司的相关业务,在国内市场领先领航。
本报记者 薛生贵 通讯员 何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