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今年夏天早些时候,就听说了陆步轩要再次“下海”的消息,心中不禁一怔。但当这个“谣传”变为现实的时候,我不管耳边传来包括“自我炒作”之类的议论,还是不由自主地为他的选择击节称快:“陆步轩,不愧是北大走出来的学生”。
说到陆步轩,记者和他应该说有些特殊的渊源。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因为同为“乡党”的缘故,就听不止一位朋友说过他的遭际,但当年那届学生“面向基层”的何止是他一个,所以记者选择了沉默。2003年湖北武汉《打工者》杂志一位编辑来西安约稿,与我闲聊中得到了这个信息,随口又告诉了陕西几家都市类报社的同行,于是这些媒体蜂拥到韦曲,“北大高材生卖肉”的新闻霎时传遍了大江南北。随后,陆步轩一夜成了名人,当地政府给他安排了工作。他还出了《屠夫看世界》一书。但我从没为他和他的书写过一个字,是基于如下考虑:作为一个六零后,作为一个同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当年我没能为他说什么,而今也犯不上再“锦上添花”。
当陆步轩再次作为新闻人物映入人们眼帘的时候,记者也垂垂老矣。没了当年的轻狂,也没了当年的朝气。但还是愿意敲出文字的原因,是有感于他的勇气。作为一个当年一心想进入体制的人,如今却义无反顾地投身市场,这个勇气是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人没法做到的。这是我钦佩他的原因之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发出“归去来兮,胡不归?”的呐喊,毕竟老家“五柳村”还有几亩薄田,可供徘徊躬耕。而今的高房价、高物价,直叫多少英雄“扼腕叹息”。但我这个“乡党”居然做到了。当然这也是拜市场经济所赐,一个人选择了离开,凭着自己的努力,不但能活,而且还可能活得更好更有尊严。陆步轩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但连他都义无反顾选择了离开,我们应该为这种社会进步而击节称道。
“笼中鸟有食吃,但没有自由;大海任遨游,但常有鲨鱼出没”。世界上没有百分百有把握的好事,但不冒险就永远发现不了新大陆。陆步轩的人生在年过半百后自动转舵,迎接他的肯定不会是一路风顺。原北大校长蔡元培说过:“杀君马者道旁儿”,作为旁观者,我没资格矫情地对之说三道四,但我发自内心为陆步轩祝福,愿他平安吉祥。 (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