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在来自全国的1196名大学生中发起投票,48%的受访者表示考虑跨专业读研,29%的受访者表示不会跨专业读研,23%的受访者表示不确定。同时,在面向159所高校、149个专业的319名本科四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70.29%的受访者属于“三跨”考(保送)研生,22.46%的受访者为基础学科跨向应用学科。
3年前,高考成绩出来后,理科生陈果听从了长辈的建议,选择在西南地区一所财经类高校读财务管理专业。在这之前,她完全不了解该专业。同样在填报志愿时,和陈果来自同一个地方的文科生徐慧决定离开家乡,选择了北方一所财经大学的保险学专业。
来到学校后,徐慧发现自己不喜欢选择的专业。彼时,学校给高考英语和数学成绩突出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转专业到CIMA(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或者AC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专业。大致了解专业内容后,徐慧选择转到CIMA。“觉得是被高大上的名字唬住了,就选择了转专业。”她坦言。而现在,因为不想本科毕业就工作,也不想“以后天天对着账本”,徐慧下定决心要考上陈果所在学校的金融专业。
虽然和徐慧一样,本科专业都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但由于陈果读的是财经类院校,学校开设的专业几乎都与财经相关,所以陈果在本科阶段没有选择转专业。大四时,她决定考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MTI(翻译硕士)英语笔译方向的研究生,在她看来,“这可能是最后一次最有可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选择跨专业考研是陈果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她喜欢英语,但考虑未来的工作,她认为翻译专业比较容易就业,而且该校的MTI也与财经金融有关。与本科时选择离家近的院校不同,这一次,陈果选择了北方的学校。“趁读研究生的时候去远一点儿的城市体验一下,人生要有一次远行。”她道。
而徐慧选择从北方回到南方。因为兴趣,她决定要考金融专业的研究生。确定专业后,她才选择要报考的学校。虽然本科专业也在学习数学,但对于文科生的她,数学是“大学3年一直摆脱不了的阴影”。现在决定跨考金融,徐慧必须迈过数学这道坎,为此她只能每天不停地“刷题”。
陈果的情况和徐慧刚好相反。跨考到文科性质的专业,她觉得“要背得太多”“考得太宽泛”。在她要考的专业中还有一门百科知识,涉及中西方文化史、地理、民俗等,需要涉猎很多书籍。时间成为她最担心的问题,“怕时间不够,背不完”。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调查结果显示,在选择跨专业读研的主要因素时,36.51%的受访者表示主要“以兴趣和爱好为主,就业考虑为辅”,19.84%的受访者“想尝试新的知识领域”,14.29%的受访者“不喜欢本科专业”,12.7%的受访者“完全出于兴趣爱好”。 (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