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兰增干)今年以来,我省各级人社部门以五大发展新理念为指导,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就业政策为主线,以健全完善市场服务机制为抓手,坚持“对标、持续、提升、统筹、落实”,主动适应不同群体特点,分类施策,大力推进“三个就业”,确保完成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转移就业560万人的目标任务。
为大力推进具有较强就业竞争能力的劳动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对于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新生代农民工和结构性失业人员等群体中就业竞争能力相对较强的劳动者,我省各级人社部门大力加强职业培训,把有需求的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职业培训范围,推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为基础、社会多方参与的大培训格局,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就业服务,根据不同服务对象的特点和诉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和政策咨询,加快推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新手段在就业管理和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逐步实现岗位信息发布、就业创业服务、就业政策实施等各项就业工作的全程信息化,积极推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加快制定开放、多元的支持人力资源产业的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向人力资源服务业投入,支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人力资源服务业建设,更好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作用。
像宝鸡市扶风县人才中心本着“提高就业能力,帮助成才成长”的理念,以“创造施展才华平台,营造良好成长环境”为目标,通过四项制度,全面培养就业见习毕业生,助力他们为梦想插上翅膀。他们除了在工作、学习等方面指导、帮助高校毕业生尽快适应环境外,还定期主动与他们交流、沟通,从心态、心理层面指导见习学生,鼓励他们积极正面的想法,及时干预、引导他们转变消极悲观心态,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身份适应,保证心理成长不跑偏。人才中心还鼓励见习学生大胆创新。结合工作实际,提供机会与时间,发动“头脑风暴”,让他们利用自己所长,探索“互联网+人才+服务”等服务新模式。
今年以来,我省大力推进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实现创业性就业。深入推进市场化创业服务,加快实现从大包大揽当“大管家”到放手市场做“服务员”的转变,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向创业人员提供差异化、精准化的创业服务。加大政策支持,加快制定实施新一轮就业创业政策配套措施,突出创新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增强政策活力,深化政策落实。强化项目支撑,按照市场化、项目化方法,建设“四+”模式创业孵化基地、创建创业型城市,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和农民工创业示范工程,改进完善项目绩效评价,加强跟踪管理和效果评估,做好示范引领,营造鼓励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
省人社厅有关部门表示,随着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创业已成为有效促进就业创业、缓解就业压力新的增长点,我省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站在向西开放的最前沿,经济发展对互联网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选择通过网络实现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