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蒙蒙秋雨,全洪伟和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准时在7点50分就赶到了车间,从梳理当天的工作任务到检查设备日保记录,便拉开了一天工作忙碌的序幕。10月30日早上,在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热处理中心真空工段,一边忙着手头工作的全洪伟告诉记者,每天提前十分钟上班,是他对自己的一贯要求。
“要带领工段的同事干好工作,自己的各方面表现就必须得走在别人的前头,只有这样才能说得起话。”作为工段工长的全洪伟,在做完当天的各项准备工作,待工友们上班后,就开始例行召开每天的班前会,利用简短的时间点评前一天生产存在的问题,提醒工友们要在生产中要掌握的操作要点、注意事项等。在每天的生产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以质量为前提,绝不以任务进度为理由挑战质量红线,要求工段员工诚实守信,严把质量关,每天如实填写“诚信员工检查表”,做到“不制造缺陷、不隐瞒缺陷、不传递缺陷”。
全洪伟的这种认真表现在工作中很多方面。为降低设备故障率,他在工段建立的设备保养制度,要求工段员工每天班前做好设备日保记录,坚持按工艺要求对外贸设备每周进行泄漏率检查,对军品设备每月进行泄漏率检查,每月对所有设备做一次高温净化。为了使员工进一步熟悉了解设备,去年7月,他邀请中心机电维修专家为工段员工进行设备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提高设备故障应对能力,避免出现突发事件时处置不当等行为。因为这些有力的措施,多年来他所在的真空工段设备运行稳定,未发生因设备故障导致的质量事故。
最让工友们佩服的是,去年他建立的可合并炉生产零件档案,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设备使用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2015年工段合并炉数量高达1350批,缩短生产周期70余天,节约成本400余万元。他带领真空班组自主设计制作的工作看板制度,使班组日常的任务、设备运行状态一目了然,班产任务安排更加合理,对紧急任务的安排应对自如。他参与的《钛合金热成型及弹性件热定型工艺研究》项目被评为公司科技成果二等奖。
不仅如此,他带领真空工段员工积极参与到科研攻关和各类改进项目中,先后提出了多项规范现场设备管理和改进工装的合理化建议。其中根据设备使用情况提出某机安装节轴颈首选回火温度优化建议、根据实际操作难易程度提出试样管理标准化建议等,在实践中都收到了良好效果。配合工艺技术人员完成的《提高某机燃油分管组件真空热处理表面质量》《波形弹簧定型工艺研究》《提高某机工作叶片组件热处理一次交检合格率》《真空炉冷却循环水系统改造》《保证真空热处理设备可用率,提高生产效率》等精益、QC项目,有效提高了工艺技术水平。
正是全洪伟的认真,他所在的真空工段所生产的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达99.8%,其中去年废品损失较2014年减少了98%。班组连年获得公司质量诚信班组称号,20余人次荣获热处理中心“质量之星”,工段获得热处理中心“免检工段”称号。
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用他的话说:“凡事只要努力,就一定会干好。” 本报记者 杨志勇见习记者刘诗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