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叫得响 走得远 效益高

——陕西地理标志农产品畅销市场透视

2023年09月16日

□杨华

11月5日至8日,由国家农业部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农交会)在昆明举行。3000余家参展企业,10万国内外的采购商,40万的参观公众,现场贸易额达699亿元,均创农交会历史之最。

借助这场中国最高级别的农产品交易盛会,在展会特别设置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展区,陕西隆重推出了灞桥葡萄、长安草莓、耿镇胡萝卜、阎良相枣、漠西大葱、彬州梨、兴平大蒜、合阳红薯、高石脆瓜、耀州黄芪、靖边马铃薯、留坝蜂蜜、镇坪黄连、商南茶、柞水黑木耳等1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与陕西苹果和猕猴桃等“名特优”扬名海内外市场。

产品俏销仍需“高级身份证”

笔者从农交会上获悉,目前,我省共有61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这些产品(标志)不仅受到知识产权保护,更被视为农产品的“高级身份证”。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简而言之,地理标志农产品就是有年头、有来头、有派头的农产品,是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代名词。”陕西省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樊虎玲介绍说。

“有来头、有年头、有派头”是来自于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种植历史要在30年以上,成名历史要在20年以上,具备特殊的人文特征和历史渊源。以陕西的一些农产品地理标志为例:平利女娲茶就是源于女娲传说;王莽鲜桃源于西汉时期王莽追刘秀的典故;彬州大晋枣源于春秋战国时代“秦晋之好”的典故等等。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一个产地标志与质量标志的复合体。例如波尔多葡萄酒产自波尔多,哈密瓜产自哈密,灞桥葡萄产自灞桥等;同时其产品还具有独特品质特性。如吐鲁番葡萄风味独特,晾制的葡萄干色泽碧绿鲜艳,果肉柔软,堪称“中国绿珍珠”,洛川苹果个匀称、色红艳、味香甜,成为消费者界定洛川苹果的标尺。

我省地域南北跨度大,复杂的地形地貌环境共同构成丰富多彩的物种资源体系,陕北以名优杂粮、白绒山羊、大红枣为主;陕南以中药材、瘦肉型猪、蚕桑、茶叶、食用菌为主;关中以奶畜、强筋小麦、特色蔬菜、猕猴桃为主;渭北以苹果、奶山羊为主。截至目前全国登记的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共有1933件。

农产品地理标志=闯市场的“金字招牌”

天赐人间奇异果,地赋眉县猕猴桃。笔者在昆明采访中了解到,2014年,眉县猕猴桃以全国第一位排序入围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创建,2015年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91.5亿元。由此引领我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工作如火如荼迅速展开。

眉县猕猴桃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良好的广告促销作用和强大的品牌效应,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标准化技术普及率达到85%以上,全县从事猕猴桃生产的专业合作社达到146家,猕猴桃加工营销企业20余家,从业人员10余万人,每公斤售价提高了1元左右,并带动旅游观光、采摘体验等休闲农业蓬勃发展;商南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每斤高出普通产品20元;留坝蜂蜜售价由登记之前每斤20-30元提高到100元;大荔县在一年时间里登记保护了4件农产品地理地标产品。在真切体会到农产品地理标志给农业产业发展带来的好处后,许多农业干部和农民都形象地将农产品地理标志比喻为农民致富的金钥匙、畅销市场的通行证、调整产业结构的魔力棒、县域经济发展的金名片!

11月5日,农交会开幕当天,在陕西果品营销合作洽谈会上,刚刚做完眉县猕猴桃推介发言的县委副书记魏建儒接受了采访。他说,眉县猕猴桃的种植面积目前已经到30万亩,占陕西省的三分之一,全国的五分之一;预计今年总产量可达46万吨,面积产量均已超过新西兰;年产值29亿元,全县农民人均猕猴桃产业收入将会突破万元。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严格的认证,眉县猕猴桃实现了从果园到餐桌的全程追溯,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满意。农产品地理标志所承载的深远意义和巨大商机,在眉县得到了完美的印证。

消费市场怀念“老味道”

3年前,我省农业部门曾经对全省地域特色农产品资源进行了一次“摸家底”普查,共普查地域特色农产品574件。2014年底农业部发布了《全国地域特色农产品普查备案名录》,我省入选产品412个,位列全国第四(全国6839个,前三位是四川678、山东632、湖北422)。省农业厅总经济师陈文告诉笔者,近年来,我省各地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的积极性明显增强,申报产品逐年增加,全省农产品地理标志集群正在加速形成。

然而,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过程中,依然也有一些农产品令人惋惜。

上年纪的人也许记得,在计划经济供给制时期,华县赤水大葱是西安人每年凭本定量供应冬储菜的品种。随着市场经济的进程,华县赤水大葱因为没有跟上市场的变化,逐渐被农民所弃种,名气响当当的华县赤水大葱也远离了我们的生活。因为泉水干枯,镇安的桃花米绝迹;因为城市扩张,商州火蒜无地可种;秦川牛、关中黑猪、汉中麻鸭、陕北八眉猪等这些曾经让陕西人津津乐道的历史悠久、品质特征明显的地域品种,都在盼望着借助农产品地理标志优势重新振兴。

“相信未来的农产品销售市场,一定是地理标志产品的天下!”对于这一观点,省农业厅总经济师陈文充满了信心。

上篇:小迷川水库工程成功截流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6/11/20161111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6-11/11/15736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