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能源市场化、清洁化是未来发展方向,我国能源产业正在升级,技术实力不断加强。我省作为传统能源大省,也在努力转向,逐步推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拓宽其应用范围和市场,它不仅关乎民生,更是我省相关产业能否在宏观经济层面上与未来接轨的关键。改变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完成,但是,能够正视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不足,面向新时代迈出探索性的脚步,已然是巨大进步。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我们将持续关注。
“夏天能制冷,冬天可供暖,还可以制取热水,浅层地热能利用将以其运行费用低、低碳环保等优势引发一场陕西能源革命!”《陕西省大中型城市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项目(以下简称调查项目)调查收尾后,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水文地质调查所副所长、调查项目负责人穆根胥激动地说。
日前,记者从省地质调查中心获悉:全省浅层地热能冬季供暖潜力平均约是各市现行集中供暖能力的近10倍,夏季制冷面积仅关中五个城市就达52320万平方米,运用后关中和陕南8市每年将节约3674万吨标煤。
我省浅层地热能资源潜力巨大
近日,我省11个大中城市和规划区浅层地热资源调查基本结束,省地质调查中心为期三年的《陕西省大中型城市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项目调查结果令人振奋。
以西安市为例,其浅层热容量储存量为7.78×1014kJ/℃,热容量面积覆盖全市,每平方公里热容量5.69×1011kJ/℃;冬季供暖潜力2.24×105㎡/k㎡,可供暖面积3×108㎡,夏季制冷潜力2.39×105㎡,可制冷面积3.2×108㎡。仅此两项,换算成燃煤使用,西安市每年可节省标煤2310万吨。
从我省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适宜性来看,除陕西北部3市相关数据尚未完全统计完毕外,其它8市地埋管地源热泵92%属于适宜和较适宜,地下水地源热泵67%属于适宜和较适宜。以西安市为例,其地下水地源热泵适宜区607.81平方公里、较适宜区面积295.74平方公里;竖直地埋管适宜区1229.23平方公里,较适宜区76.13平方公里,基本覆盖西安全境。
目前浅层地热能利用率极低
截至2015年底,我国浅层地热能供暖面积已达4.3亿平方米。33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温能资源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7亿吨,可实现建筑物供暖制冷面积320亿平方米。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近年来年均增长速度在10%以上。中深地热资源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26亿吨,年开采量折合标准煤仅2100万吨,中深层地热资源主要用于旅游疗养、供暖制冷、种植、养殖等,2015年产值约7500亿元,超过同年GDP的1%。经过多年的地热资源开发,我国地热利用连续多年位于世界首位。
而我省地热能利用率一直不高。目前,我省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方式主要以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为主,地埋管地源热泵次之。开发利用项目主要为房地产,其次为公共建筑(政府单位、学校、展览馆、医院等)。西安市、汉中市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单位占总数的66.9%;全省浅层地热能利用单位166个。
“我省大部分市区适宜和较适宜浅层地热能综合利用,地热能源潜力巨大。”穆根胥难掩内心的激动,他称浅层地热能目前主要采用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埋管地源热泵两种系统转换来实现供暖和制冷,系统占用面积小、成本回收快,运行费用低,可目前利用率很低。
西安市2015年集中供暖面积12100万平方米,其中浅层地热能供暖面积430万平方米,利用率仅有3.6%;宝鸡市2015年集中供暖面积2000万平方米,其中浅层地热能供暖面积182万平方米,利用率也只有9.1%。
同比而言,我省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最好的是咸阳市,其浅层地热能利用率也仅仅是占到了13.2%。最低的铜川市,浅层地热能利用率仅有0.2%。另外,汉中、安康以及商洛三市浅层地热能供暖面积分别达到132.7万平方米、106.4万平方米和97.6万平方米。
我省地热能开发利用在即
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利用浅层地热能进行供暖、制冷的建筑面积已经超过了4.3亿平方米,如果转化成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进行计算,也就是可以每年降低了3800万吨的排放量。
“地热资源是新能源,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在以后的能源结构调整、气候变化、大气污染治理中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需要重新给予认识和定位。”在“2016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峰会”的绿色分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地热中心指导委员会主任曹耀峰表示,未来将逐步转为以水电、核能、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新能源为主。地热能的黄金时代很快就会到来。
而我省普遍适用浅层地热能将为治理雾霾带来全新的力量。
记者了解到,陕西省地质调查院今年底将向省政府提交关中5市的简化、通俗版浅层地热能调查报告。对全省地热资源继续进行摸底调查,如重点城镇、工业园区,为城乡发展规划提供技术依据。根据本次地质调查结果,省地质调查中心提出了合理的综合开发利用方式:西安、宝鸡、渭南、咸阳、杨凌、商洛、安康以及汉中8市区鼓励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有计划的采用地下水源热泵;榆林、延安以及铜川鼓励采用地埋管地源热泵。
“我省浅层地热资源很丰富,可是开发利用程度太低,仍需要大力宣传、倡导、鼓励开采利用。根据国内开发利用情况,浅层地热能利用未来将成我省供暖、制冷的主流方式。”穆根胥说。
本报记者 王何军 实习生 焦莹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