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轶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发布《关于调整新能源标杆上网电价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出将适当降低保障性收购范围内2018年新建陆上风电和2017年新建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标杆上网电价,引发业界热议。
专家表示,可再生能源若想不断扩大市场占比,必须正视与成本低廉的火电等传统能源的竞争,加快可再生能源平价上网步伐。
上网电价持续下调
电价补贴几乎是所有国家在新能源发展初期采取的鼓励措施之一。而瓦时0.52元的上网电价成功中标包头光伏领跑者基地项目。
除了成本大幅下降,财政补贴资金缺口较大是电价下调的直接原因。国家能源局副局长李仰哲坦言:“截至今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累计达到550亿元,原有的补贴模式难以为继。”光伏、风电、光热等新能源,未来谁的成本下降更快,谁就会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光伏风电态度不一
一些拥有先进技术、高效组件的企业愿意看到电价的下调。正信光电运营总裁王传邦说,电价下调后,公在最新的征求意见稿中,变化最大的是光伏电价,其中光伏上网电价三类地区分别从每千瓦时0.98元、0.88元、0.80元下调至0.75元、0.65元、0.55元,而屋顶分布式“自发自用余量上网”和“全部自发自用”的补贴由目前执行的0.42元,下调至一类地区0.2元,二类地区0.25元,三类地区0.3元。此外,2018年陆上风电电价比原计划再降0.03元,海上风电电价也将下调0.05元。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电子基础处处长王威伟透露,从“十二五”初期到现在,光伏发电的硬件成本下降了70%。此前,华电、昌盛日电更以每千司的利润不会降低,光伏项目内部投资回报率基本上会保持在合理程度,核心竞争力会更强。面对补贴下降,集中式电站收益率降低,正信光电已提前布局并进一步扩大业务区域,家庭分布式光伏电站则是今后业务的重点。
受制于成本问题,风电尤其是成本较高的海上风电对于电价下调还存在一定压力。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杭治说,虽然风电设备成本已经降了很多,但风电开发的难度加大了,在内地山区开发要修建道路、拆迁、绿化补偿,投资是相当巨大的,成本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