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来,一些省市出现了“毒跑道”现象,部分校园塑胶跑道疑似有毒,引起一些学生出现“流鼻血、头晕、起红疹”等症状。谁来监管“毒跑道”进入校园、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成了当下最热的话题。为深度了解“毒跑道”产生的根源,将“毒跑道”进入校园之前就扼杀在摇篮里,笔者近日专访了已在体育设施建设行业打拼了20多年、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育场承建单位、陕西康大体育设施有限公司董事长、管理学博士、陕西省体育设施行业协会会长刘洪及行业协会秘书长朱庆。请他们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当前体育场地建设的“乱象”及如何发挥“协会”的作用,为杜绝“毒跑道”进入陕西作贡献。
取消了建设“资质”监管“毒跑道”成了难题
“毒跑道”为何进入校园?刘洪会长从材料、从业者及行业管理三方面做出了解答。他介绍说,通常说的塑胶跑道是聚氨酯人工合成跑道。聚氨酯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非常成熟的材料,聚氨酯材料的安全度本身没有问题。在建跑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方为施工便捷,采用二甲苯稀释剂。稀释剂相当于我们日常刷油漆添加的香蕉水。“毒跑道”中的毒性主要来自于稀释剂里的TDI与二甲苯,其特点和汽油一样很容易游离挥发,当TDI与二甲苯超出国家标准用量,在挥发过程中就会释放出过量危害人体的气体,造成孩子“流鼻血、头晕、起红疹”等症状。从理论上来说:塑胶跑道做到环保无毒是完全可行的。从实践来看,自上世纪70年代出现第一条人工合成跑道后,因其鲜艳的色彩、优异的物理特性,很快受到人们的接受和欢迎,在全球各级运动会上均采用了人工合成塑胶跑道。
为何频频出现“毒跑道”事件,刘洪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第一,无知。由于业主方关注降低成本,做企业的关注利润提升,对产品本身的专业度、配方、环保了解不多,无知产生的原因占80%;第二,市场竞争给真正有经验懂专业重环保的企业也带来了无奈的选择。市场快速发展,从业者大量进入,形成了无序的竞争,势必造成价格的快速下滑,有时候它的成本和成交价形成了倒挂,一些企业为了生存,无奈采取了以次充好、偷工减料,客观上造成了产品质量的下滑和有害物质的大量滥用;第三,一些无德企业、生产厂商和施工单位明知故犯,为了挣黑心钱,大量使用有害材料,造成“毒跑道”及“毒草”进入校园、进入老百姓健身的运动场。尤其是当前国家体育场地建设取消了建设资质以后,一些业主对政策上的理解有偏差造成了这种现象有“加剧”之势,令人担忧。其实塑胶跑道有害物质是可控的,国家在2011年出台了新的标准,增加了环保指标。教育部也参照国家2011标准出台了相应的标准。我们国家出台的标准,不管是物理性能还是环保要求,理论上是很高的。难的是标准的普及度和实施过程中的监管力度不够,惩罚不严。这里面还牵扯一个重视度的问题。尤其是国家今年年初取消了建设资质,监管“毒跑道”进入又成了一个难题。今年1月3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资质标准实施意见》的通知,通知第三十三条要求:取消土石方、混凝土预制构件、电梯安装、金属门窗、预应力、无损检测、体育场地设施工程等7个专业承包资质,在相应专业工程承发包过程中,不再作资质要求。国家取消行业资质,这一举措本意是加快体育产业改革,取消行业壁垒,促进体育产业更快发展。但这一《实施意见》的下发,也带来了行业的无序竞争。
一切伤害都来自监管制度的缺失
据了解,自今年1月国家对体育场地建设取消了建设资质以后,陕西省一些具有建筑行业资质的企业进入到建设体育场地的招标行列,造成了专业队伍无权参与投标,不专业甚至从没干过、无施工经验的房建、市政、土建企业中标后多次分包的“乱象”。省体育设施行业秘书长朱庆介绍说:“我们协会统计,陕西省自今年以来,在体育场地设施工程招标中要求房建、市政、土建资质的达到90%以上,这种情况都为毒跑道进入校园带来极大隐患。”
刘洪表示,一切的伤害都是建立在监管制度缺失的前提下。国家逐步放权是顺应经济大势,利大于弊。但是对于习惯了政府文件监管的运行模式下的体育建筑小众产业,却因为监管缺失,带来了危害公众安全的案例。而且这些案例都是集中爆发于这样背景下。在国家大政策没有相应调整的时期,建议提升行业自律,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督、管理协调作用。重视运动的本意是提高人民身体健康,而不是在健身运动中反被伤害。尤其青少年安全问题不仅决定国家的未来,也牵动亿万家长的心。这种危害青少年、危害公众安全的事件应积极得到齐抓共管。行业协会作为一个诚信体,是可以被同行监督的稳定组织。国家住建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在2013年下发的在《建筑企业资质框架意见征求稿》(建市施函【2013】18号)文件中也明确了可通过行业自律加强管理,用社会力量,尤其是内行管内行的理念,对不合理的经济行为,进行监督、管理与制约,降低不良产品对社会公众的危害与隐患。
行业自律担当“打假”责任
朱庆介绍说:“为消灭‘毒跑道’,我们协会组织了自己的专家队伍,用内行来监督内行,内行来管理内行,在协会内部对每个会员建立了诚信档案,如果有不遵守规矩、破坏行业形象的情况,我们有自己的网站来予以公布,对于表现好的我们每年评出优秀的材料供应商和施工企业向大家推荐,并且我们协会已筹集了2000万元的现金作为工程质量保证金,不允许会员企业单位出现任何质量问题和有害有毒现象的发生,并从根本上避免。对不良企业或来历不明的企业进入‘招标’环节,我们协会有权向有关单位提出质询。”
在“简政放权”的新形势下,体育场地建设,谁来对工程质量及环保进行把控?成了新的课题。目前,我国多个省份,已采取果断措施,成立了行业协会,比如,湖南省由行业协会来颁发体育场地建设资格证,由“内行”领导管理“内行”。陕西省要办全运会,今年又出台了发展体育产业及足球改革两大方案,未来要实现人均场地面积“国家标准2平方米”的目标,陕西省的各类学校需要建若干个有人造草坪的运动场;每个县要建至少一个标准体育场等,如何给老百姓及校园里的孩子们修建一个安全、健康、环保的体育场显得非常迫切,它关乎子孙后代的健康安危。希望相关部门能与体育设施行业协会联手共同做好这项监管工作,把“惠民工程”真正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