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新闻宣传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那就是“外树形象,内强素质”。近读陈多硕先生的报告文学集《回旋大市场》时,觉得这句话被诠释得更为透彻。
在这部30多万字洋洋洒洒的文集里,收录了他近20年来创作并发表在相关报刊的近百篇新闻通讯和报告文学。从篇幅上看少则千把字,多则两万字,虽不是字字珠玑、篇篇精华,却全是热情讴歌所在企业的人和事,读来亲近而生动,故事情节真实而感人,人物形象平凡而高大,字里行间都打上了深深的“企业烙印”,的确是一部“外树企业形象,内强职工素质”的佳作。
在长期的工作中,多硕主要负责企业文化建设和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先后担任《企业风采》、《建设文化与管理创新》杂志的执行主编。他始终怀着对文学创作和新闻宣传工作的赤子情怀,持之以恒、乐此不疲地把读书、思考、调研、采访和写作,当成工作生活的重要部分,创作出一大批富有时代气息、符合企业实际、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和新闻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陕西日报》、《陕西工人报》等报刊发表散文、杂文、报告等文学作品200多篇,新闻作品上千篇。
在沉寂多年以后,他将多年来为企业撰写的新闻通讯、报告文学进行精心挑选,归类总结为这部我认为是报告文学的专著——《回旋大市场》。当然,有人会问我,新闻通讯与报告文学是两个概念。但我要说,好的新闻通讯就是报告文学,特别是用文学手法表现出来的新闻事件本身就是报告文学的一种创作手法。这一点在《回旋大市场》里表现得更为突出。
如在《一路风尘,一路歌》的开头他写道:“鲜花和掌声属于强者。开拓者的脚步,从来都不畏艰险,从来都永攀高峰,从来都直面挑战,从来都敢于超越。他们精心谋事,潜心干事,谨慎行事。成功,是他们共同的梦想和追求。”这诗句般的语言向我们表达着什么?不就是一篇气势磅礴的报告文学的开头吗?
再比如《巍巍太行有奇峰》:“这是一条南通中原,北出长城的经济高速路。它纵贯太行山脉凝重的山峦,像一条黑色巨龙承载着无数期待的目光横空出世。飘逸流畅的线条,光亮平坦的路面,没有颠簸和噪音,银灰色的护栏,绿色的隔离栅,还有洁白的标线伸向天际,犹如一幅水墨丹青的国画。此时此刻,我感到展现在眼前的仿佛不是一条高速公路,而是一座山西交通建设史上的丰碑,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阅读的时候,我们感觉这些文字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像这样的文章,在《回旋大市场》里枚不胜举,处处都打上了文学的浓厚色彩,再加上上万字的篇幅,不就是一篇篇歌颂铁路建设者丰功伟绩的报告文学吗?细翻整部作品,如《巍巍太行有奇峰》、《铁龙腾荆门》、《湘江有情起歌声》、《安得广厦千万家》等都是宣传企业文化、歌颂劳动创造的佳作。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易碎品”的新闻通讯只有搭上报告文学的“重车”,才能变为不朽。在通读《回旋大市场》的每一篇文章时,我的一个强烈感受就是:多硕在重新整理、选择这些新闻通讯的时候,是用报告文学的手法对其进行了二次创作,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报告文学。这应该是年轻新闻记者和企业通讯员学习的范本。
“以笔为犁勤耕耘,衣带渐宽终不悔。”多硕在企业对外宣传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绩,令我等专业新闻工作者也望其项背;但作为省级作家,他在纯文学创作上,总还有点不足。但他告诉我,等过几年退休后,要专攻散文和小说,为自己的文学生涯注入精彩篇章。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