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霞 王雪
“刚出炉的无添加蛋黄酥”,西安姑娘小曹在网络上秀出自己做的甜品,获得不少熟悉和不熟悉的朋友点赞。她告诉笔者,自己是一款手机美食APP的忠实拥趸,经常在APP上学习新菜式,也把成果拍照上传和圈子里的朋友分享,很有成就感。
如今,像小曹这样的城市青年有很多:热爱美食、健身、旅行……各种专业化的细分型社交平台上,你不难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有人说追求大同的大数据已经过时,现在流行小数据:挖掘个性化需求。在消费领域,小数据诞生的小众商机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引领新的消费热点。
一键上网的生活
“工作后离家生活,下馆子多了,特别怀念‘家的味道’。‘下厨房’首先吸引到我的就是它的文案——‘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刚工作的白领小缑说,“忙碌之余,回到小屋下厨做一顿饭菜犒劳自己,吃起来特别有家的味道。”烘焙爱好者小王告诉笔者:“这个美食APP很方便,食物图片精致、制作步骤详细,还能看到爱好者们晒自己制作的成品,也可以上传自己的‘作品’,能交到很多喜欢烘焙的小伙伴。”随着社会的发展,食物带给人们的还可以有许多附加价值。这款美食APP就是根据城市白领们的需求,在网络上建立起一个相对稳固的食物“社群”。如今,除了分享菜单和晒作品,美食达人们出售自制餐点、原料选购等功能也上线了,这个虚拟社区的消费圈子正在稳步扩张。
不只美食烹饪的模式被网络改变,旅游也不再由旅行团“垄断”。在西安上学的赵同学告诉笔者:“现在我们周边的朋友都不再报团旅行了,大部分自助游,事先在网络上查看旅行攻略。前段时间不是流行‘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吗?最近准备去西藏,已经在‘蚂蜂窝’网站下载了好多攻略了。”再看一个例子:“健身不一定要去健身房,在家也可以得到专业的辅导。”白领小张拿出手机给笔者展示自己下载的一款叫“keep”的健身APP,“要锻炼哪个部位,做哪几套动作、多长时间,跟着练就行。健身就是下个软件的事。”她说。如今,衣食住行,似乎没有网络解决不了的。
小众商机的优势
“第一次烘焙就是从‘下厨房’开始的,之后烤茄子、炖红烧肉……”美食APP忠实粉丝王女士介绍,有些菜谱上出现的调料,比如花雕酒、黑胡椒粉或者迷迭香等不大好买,直接点击APP里菜单旁边的购物车图标,就能筛选出很多品牌,下单购买。
从做饭到二手物品交换,从生活服务到兴趣社交,我们发现,不同于淘宝、京东等购物类电商的选择性大、随机性强等特点,这类小众电商的出发点可以说是只圈定了一小部分特定人群,但客群的忠诚度相对较高,因此商机也稳定。
小王告诉笔者自己的“追星”之路:先是开始跟着美食达人的专栏“日食记”开始学做菜,慢慢地开始在“市集”购买图样上的锅碗瓢盆、咖啡,以及麻辣小龙虾的半成品。“从看旅游攻略到用‘蚂蜂窝’订酒店、景点门票,我还是比较相信那些去过的驴友留帖,毕竟他们都去过了。”小赵说。
“下厨房”首席运行官陈勇称其发展模式为“非传统电商”。在做社区的同时,打造网络达人,实现粉丝营销,最后转换电商。例如,“下厨房”美食APP中的美食达人“君之”粉丝量已经达到50万,其菜品有55万次跟做、919万次收藏。非传统电商聚集的是一批达人,他们在社群互相交流,是意见领袖。他们在“下厨房”买到了什么?做出来是什么味道?是不是好吃?哪些值得买……诸如此类,会非常有力地影响粉丝们做出消费决策。
新消费还需克服老问题
“在二手物品交换平台上卖过自己玩通关的游戏碟。”程序员小史的大部分工资都花在电子产品和游戏上,但他只愿意选择同城交易,因为平台上有不少“黄牛”、二道贩子和素质低的用户,担心受骗。“遇到过很多次,在某公众平台上写五星点评就送小礼物或者给折扣。有时候饭菜实在差强人意,但很多人为了拿到小礼物仍会给‘好评’。”“大众点评”vip用户小王说。
新消费模式的出现,源于网络、源于消费升级、用户细分。消费升级被总结为:品牌升级、渠道升级、品类升级。网络平台的建立需要兴趣搜罗,运营下去则需要规范管理和参与者的诚信意识。当部分商户开始利用平台营销,消费者利益该如何保护,信任度缺乏和监管不足依旧是互联网电商一个过不去的坎。
互联网催生的新消费满足了不同人群对于品质生活的追求。新兴的中产消费者更理性、有品位,乐于尝试新事物、乐于为爱好埋单。从网约车的发展到各类兴趣支撑的小众化兴趣交流平台模式电商,新消费可以说在挖掘小数据的潜力上蕴含无限商机。不过归根结底,电商也是商,如果最终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于商品本身品质的把控和平台自己的公信度维持,一切都将是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