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多赢的“奖孝金”是一种管理创新

2023年09月15日

为激励子女经常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苏州一家护理院别出心裁地推出了“奖孝金”管理制度。这项制度规定:子女两个月内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超过30次,就可获200元现金抵用券,“奖孝金”现金抵用券,可以在缴纳老人相关费用时抵用。“奖孝金”制度推出后,子女看望老人的次数暴涨。(12月4日《扬子晚报》)

孝,一旦和钱联系在一起,总会引起一些争议。“奖孝金”事件一出,特别是看到“探望父母可得奖金”、“老人被探望次数暴涨”等个别细节,一些人就呈痛心疾首状,说什么“有钱能使人尽孝”、“感觉无奈和辛酸”、“孝心被铜臭亵渎”等。但事实并非如此。

“奖孝金”制度推出后,老人被探望的次数暴涨,这并非所谓“金钱发挥了作用”。具体奖励制度是这样的:两个月内,子女看望老人累计超过30次,奖200元;累计超过20次,奖100元;累计超过10次,奖50元。真要算经济账的话,这些奖金不足挂齿,估计连交通费都不够,很少有人仅仅为了这点钱而频繁探望父母。

奖励不多,但效果很好,只能证明此举唤醒了子女内心的道德自觉,让“子欲养而亲不待”不再挂在嘴上,而是体现在行动上。“奖孝金”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老龄化时代养老的困境和尴尬,也折射出在传统孝道式微的今天子女的责任迷失。“奖孝金”的价值不能用钱来衡量,其善意提醒的意义比钱更重要。在“奖孝金”面前,不管拿奖的还是没拿的,一定会反思自我,进而转化为行动。

事实上,让经常探望父母的子女得到物质实惠没有什么不好的。无论是法律法规还是政策规定,惩恶扬善是其应有之义,“常回家看看入法”、孝亲敬老楷模受表彰等,其目的就是大力弘扬中华孝德文化,提高民众的道德意识,在全社会营造敬老爱老的氛围。

既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精神,又具有一定的扬善功能,这样的“奖孝金”制度应该得到社会的正面评价。苏州这家民营护理院推出这项制度也能从中受益,一来,奖金不多,且是抵用券,最终还要在护理院使用;二来,此举能扩大护理院知名度,媒体的关注更是一笔无形财富。对护理院来说,这项小成本的制度体现了管理的大智慧。

无论从哪个方面讲,“奖孝金”制度都是多赢的,而且是一种管理创新,值得点赞。更重要的是,这项制度能让老人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子女看望老人带来的精神慰藉,不是护理院工作人员所能给予的,也不是金钱能买来的。养老不仅仅是钱的问题,“精神养老”同样重要。 □陈广江

尹志烨 绘

上篇:裸贷是时代的痛
下篇:“极端讨薪”利益博弈不能背离法治轨道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6/12/20161208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6-12/08/13452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