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回坊,有一处比吃货爱聚集的北院门、西羊市还热闹的地方,那就是西仓集市。有句老话“不知道西仓,不算地道的西安人。”这个始于清末的百年老集,延续着周四、周日开市的老习惯,比农村赶大集还热闹。
每逢周四和周日集市,西仓东巷、西仓南巷、西仓西巷、西仓北巷四条巷道摊铺密布,成了一个偌大的民间交易场所。北巷是鱼市和鸟市,东巷售卖小吃和生活用品,南巷以文玩古物为主,西巷是二手物品、鸽子交易区、还有江湖牙医。除了这四条巷子,这几年集市还在向外围延伸,甚至到了周边的居民区。
西仓,曾是明清时期的官府粮仓——永丰仓,因与和平路的敬禄仓东西相对,古名为西仓。清末时期,西仓附近逐渐形成了集市,其中原因有人推测是永丰仓不再作为官府粮仓,所以各种小商小贩都逐渐在这里聚集,渐渐形成闻名遐迩的西仓集市。
老西安把西仓集市称为“逛档子”,为什么这样叫现在已无人知晓。有人说,是因为西仓集市中小摊相连,逛起来就像一个又一个隔档,所以得名;有人说是因为过去摊主多是挑着担子过来,“担子”念着念着便谐音成了“档子”;有人说“档子”其实是上当的意思,是指原来那里卖的东西多,人也杂,挑选时不看清楚是很容易上当的;还有人说,清代时附近的校场每月要定期进行军事操练,旗人爱玩鸟玩蝈蝈,当他们进入校场后,他们的跟班就帮各自主人提着鸟笼、揣着蝈蝈筒,在校场外等着,校场设置着栅栏,阻挡闲杂人等入内,久而久之,这道栅栏就被叫成“档子”了。
不管哪种说法正确,上百年来“逛档子”这个词传了下来,并延续到了今天。 (魏永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