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坡过坎闯关成功,方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今年以来,陕北矿业公司经营业绩大为改善,前11月同比增盈1.23亿元。
年初还在亏损,为何年底却提前实现了盈利?秘诀被指向了该公司在“治亏创效”过程中闯过的三道关口。
成本关 科技是降成本的“王道”
要生存,必须降本;要降本,科技先行。
2015年,陕北矿业公司仅实现微利。虽是煤市寒冬,但在资源最好的陕北地区,这样的成绩单还是显得有些端不上台面。困中求变下,该公司将破危前行的宝压在了降成本上。
科技是降成本的“王道”。该公司坚持向科技要效益:在安山煤矿,经科学论证,停采煤柱被优化至45m,多采近6万吨原煤,创造经济效益超千万元;在韩家湾煤炭公司,反复试验后,2103和3303工作面巷道断面被优化至约14 m2,巷道硬化厚度被优化至150mm,延米单价降低近千元;在生产服务分公司,创新采用垛式支架快速回撤,避免了架设台棚单体支护时可能出现的冒顶、大面积落矸、支架压死等现象,提高了煤炭回收率,多开采约四五万吨煤。
为激励干部职工科技降本热情,公司还制定了《自主攻关项目奖励办法》、《鼓励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小型设计及预算编审办法》等管理办法,对“自主攻关”和“五小创新”项目进行重奖。在11月召开的第四届科技大会上,涌现出了21个自主攻关项目和296项“五小创新”项目,其中《沙梁煤矿井筒开拓设计优化》等创新成果,为公司降低成本、提高工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品关 没有好产品,就没有俏销售
在市场经济中,产品好才是真的好。作为煤炭企业,煤质是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像抓安全一样抓煤质。”该公司制定煤质红线管理规定,分别下达了各单位煤质考核指标,促使干部职工千方百计抓煤质。在原煤生产源头,强化采煤工艺,科学控制采高,及时追机移架,加强顶板支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水煤、杂物、大矸石上皮带。在运输环节,全力做好原煤的配仓管理,将精煤和劣煤及时分仓分配,分装分运,有力确保了精煤发热量。今年以来,商品煤发热量始终稳定在考核指标,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吨煤售价累计上调120多元,有效增加了企业效益。
公司还不断优化筛选工艺,丰富产品种类,提高块煤产出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韩家湾洗煤厂先后进行两次技术改造,调整了市场需求大、售价较高的25-80mm中块和13-25mm籽煤生产比例,使块煤回收率提高到32%左右,增加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正在投资建设年处理原煤300万吨的安山煤矿洗煤厂,从设计上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细分洗煤产品。
产品质量提高了,种类增加了,销售自然紧俏了。进入三季度,公司产销顺畅,原煤库存率始终处于低位。
效率关 让企业轻装前行
轻装才好上阵,减负方能前行。
今年以来,该公司大力精简人员,压缩成木,为企业止损。减人工作从3月初就开始了。公司机关率先启动,部门由17个合并到12个,压缩30%;通过减少公务车辆、取消专车,精简小车司机10余人。
围绕这次“减人提效”,公司制订了全面方案,在厂矿机关推行“一长负责制”,减少管理岗位职数,实现管理队伍“瘦身消肿”;在区队按照“一线高效、二线保障、三线精干”原则,精简劳动用工。
数据证明了改革的力度:厂矿机关部门合并到7至9个;综采、综掘区队精减至80人;井下辅助及地面岗位缩减10%;劳务派遣用工缩减20%-30%;后勤物业外委用工核减50%。据测算,一系列精简措施推行下去,生产矿井人均产煤工效超过8000吨。
精兵简政下,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氛围愈加浓厚。如今走进陕北矿业,你会发现磨洋工的人少了,干实事的人多了;推责任的话少了,出主意的事多了。
治亏创效的路没有尽头。这样的闯关也没有尽头。 (安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