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克敬·
我是喝着真硒水到黎坪来的。
一车人,大都是全国获得过茅奖和鲁奖的作家,一路上喝的,又都是陕煤化在紫阳县硒谷开发的真硒水。人是好人,水是好水,从西安出发,距离黎坪虽然远了点,有多半日的车程,可是大家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来,凑在一块,还是很开心很美气的呢。所以一路上,有歌声,有笑声,还有说古论今的小段子。大家应该早都听说了黎坪的,陕煤化开发的南郑黎坪森林公园,风景如画、宛若仙境,特别是深秋的红枫更是美伦美奂、远近闻名。因此,一切的劳累与困顿,就都不算什么了。
漠漠青苔新雨羞,浓浓寒凉已深秋。
天书崖伟云戴帽,剑峡水急小壶口。
我们才到黎坪,把随身带来的行李都没顾得往宾馆里放,即被热情的黎坪景区主人,带着进入了风景区。路上的时候,还下着雨,进入景区,真如主人说的那样,云散日出,而刚刚过去的秋雨,则使万物像被洗过一样,清新剔透、幽静明艳。三十人坐的小巴,沿着蜿蜒盘旋的山路缓缓前行,好似穿行在一条唯美的走廊里。所到之处,草木葱郁、层林尽染、叠翠流金。放眼望去,云雾缭绕、层峦叠嶂、美不胜收。漫山遍野,红叶烂漫。微风轻拂,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让人倍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在主人的引导下,我们最先要去的是中华龙山。
地质学家认为,黎坪及其周围广袤之域,在4亿年以前曾经是海。一场伟大的地壳运动把海变成了山,但海的遗存却没有因此而改变,只是以另一种方式保留了下来。及至到了中华龙山脚下,涌入我眼帘的是一片赤色的山岩。在路上我已听说,这片赤色山岩,是在2008年5·12大地震后,山体土壤被震松了,接着是一场大暴雨,把覆盖在山岩上的浮土,冲刷而去,这便意外地暴露出了这片赤色山岩。慧眼识景的黎坪人,抓住这个机会,组织专家队伍,把赤色山岩考察了个透,发现这片赤色山岩遍布龙鳞,蜿蜒腾挪,仿佛从群山之中新生出来的一条巨龙。大家震惊了,小心的保护起来,开辟成了黎坪山里一处最为神秘的景观。站在中华龙山的脚下,抬头来看,有的堆积如塔,有的结构若堡,有的环拱似门,有的分裂为谷,全然润泽酥涩,使人顿起百般感应,遥想地壳运动的神奇,狂暴的风把泥沙堆砌成丘,风又把泥沙之丘的表面吹旋为半圆半椭的凹坑,凹坑连着凹坑,没头没尾,没有穷尽。
中华龙山就这样神功天造般地诞生了。
剑峡、鹿跳峡、红尘峡在第二天的时候,依次吞纳了采风团的我们。相传在远古时期,这里水美草肥,麋鹿成群,在静静的河谷嬉闹追逐,谁料一条恶狼奔来,追食麋鹿,麋鹿纷纷跳过悬崖,一只小鹿不慎掉入溪流,鹿妈妈奋不顾身跳入水中,用头顶出小鹿,并把自己的鹿角变成一把利剑,刺死了饿狼。闻听此事的山里人,感怀这种伟大的母爱,故将此地命名为“鹿跳峡”,我的眼睛因此而湿润了。
纵横交错的溪流,到处是跌差,有跌差就有瀑布,或高或矮,或急或缓,或宽或窄;高瀑气势恢宏,矮瀑小巧玲珑;宽瀑银帘前川,窄瀑一线直下……是这样的我们走入了红尘峡。何以叫了这样一个名字?据传古华阳国时,有位叫樊志张的南郑籍朝廷命官,曾横刀立马征战疆场,功勋卓著,年迈返朝后却坚辞高官厚禄,回乡隐居于此,号“红尘居士”,百姓为了纪念他,就把他悠游居住的这段谷地称之为“红尘峡”。红尘峡可说是黎坪国家森林公园开发的最大的一个景区,长大约4公里,步入谷底,一路走来,看得见清澈见底的西流河,俗话说“自古一江春水向东流”,而这条河流却是向西流的,这怎么说都要算作一处奇观了。我们十数位作家诗人,顺着河谷走着,高谈者有之,低吟者亦有之,走到最深处,却见峭崖壁立,满山红、黄、绿、粉,风摇树摆,五彩缤纷的落叶,脱离开生长了多半年的树梢,萧萧而下,那一种情景,让我不能自禁,当即吟哦了一首七言歪诗。
诗云:
红尘峡深脱俗尘,红叶青山共水生。
梦里难逢眼前逢,世间别来不伤神。
朝来暮去,日散霏归,我们满怀黎坪清气,驱车又到了紫阳县的蒿坪,这里有陕煤化经营数年的“真硒水”哩。一路而来,像我来黎坪的路上一样,亦是一路的“真硒水”,滋润着我的口舌,润泽着我的心肺,如梦似幻地赶黑到来。锦绣半日遥,我不能辜负“真硒水”的一往情深,但我要写出它来,该是我的另一篇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