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连日来雾霾笼罩,多地“爆表”。网络上也有很多关于雾霾的分析和质疑。针对公众疑问,环境保护部日前邀请了八位专家一一进行解读。
雾霾究竟是什么原因,都有哪些成分?
北京大学谢绍东教授表示,PM2.5的来源非常复杂,可以分为一次来源与二次来源。一次来源又可分为人为源与自然源。人为污染源是指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形成的污染源,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生活;自然源包括火山爆发、森林火灾、土壤和岩石的风化等。二次源是指各污染源排出的气态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氨等,经过反应而生成的二次细颗粒物。
大气中PM2.5的主要化学组分包括:有机物质、元素碳、硝酸盐、硫酸盐、铵盐、氯盐等。各地来源解析结果表明,目前PM2.5的主要来源是燃煤、工业、机动车、扬尘和生物质燃烧等。
各城市和地区视产业结构等有所不同,例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工业和能源生产行业排放较少,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相对较大。
抗霾只能等风来?
清华大学王书肖教授表示,污染的治理很难一蹴而就。我国北方大部分区域正处在工业化和后工业化过程叠加的时期,燃煤、工业、机动车和居民生活排放量都处于高位,大气污染防治任务还很艰巨。要彻底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必须坚持不懈地扎实推进污染物减排工作。
治雾霾为什么只拿机动车开刀?
北京工业大学程水源教授强调,控制机动车排放仅是治理空气污染的一个环节,各地还实施了很多其他措施,如大力压减燃煤、民用散煤清洁化、燃煤小锅炉和“散小乱污”企业的淘汰治理、建筑施工扬尘管控等。
治理雾霾要多方入手,特别是要推进“散小乱污”企业关停淘汰任务,减少燃煤、特别是冬季散煤使用量,提高工业企业治污效率等。 (高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