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油田子长采油厂以三厂整合为契机,以《扁平化管理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为统领,缩减管理层级,降低用工成本,盘活人力资源,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企业活力,增强发展动能,向精细管理要效益,助推企业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转型升级。
整合资源 降本增效
“杨家园则采油区距离子长联合站95公里,采油队318口油井,日产液270方,产油70吨,泵油28趟,月耗油29000公升,调整至柳家坪联合站,运距缩短28公里,每趟节油10.2公升。”企管科副科长王强高兴地说,富昌和羊马河采油区调整田家洼和芽坪35变电站供电后,每度节约0.02元,7个月节约电费14.56万元。
为力促资源有效整合、优化运行、降本增效,该厂组织80余人,2次对油井进行核产普查,科学适时调整生产计划,对原油流向、电力供应进行调整。通过对6个采油队8个区队1234口油井,日产液1002.3方流向调整,最大程度缩短运距,使燃料、维修费等节支110万元和38万余元。整合变电站5个,实现油井跨区用电,节支电费90余万元;加大各类设施整合力度,优化提高内部资源利用率,停建部分联合站点,调整富昌联合站改造方案,节约投资6468万元。
以打破“大锅饭”,推行绩效考核,整合机关科室与非生产单位,分别压缩50%和41%。扎实推进四定工作,计划减员42人,实际减员151人。优化缺员矛盾,盘活用工3000余人,不断“消肿瘦身”,有效解决一线缺人问题。以“节支增效”为突破,精细落实集团“十六条”与油田“十条”降本增效举措,不断探索间歇采油和长周期关井规律,优化采油参数,使间歇采油井达5277口,长周期间抽井达1434口,限产关停低产、低效、边远及部分农电井1116口。
“目前13个采油队车辆利用率为86%,其中桃树洼、阳道峁、马家贬采油队利用率100%,优化车辆配置,提高了利用率。”机修车间主任南京说,坚持“内修为主、杜绝外修”,对机修车间和油田工程作业队实行模拟市场化运作,成效显著。严把材料入井质量关,使油井免修期达413天以上。
“挤水分 要干货”
“挤水分,要干货”,彰显责任与担当,更是该厂新班子工作新特色。
“简化程序、明晰职责,修订《组织机构工作职责》、《招标管理办法》等10类33项规章制度,废止30多项工作流程。出台《物资供应管理标准》、《合同管理办法》、《纠纷案件管理办法》等,加强合同管理,提高审批效率。全年合同商谈10次,审批签订各类合同800份,涉及金额约1亿元。”党委工作室主任杨振芳说,明确考核定位,已真正成为促进企业发展“风向标”,成为破解矛盾“助推器”。同时收集整理原三厂28类1796项目标责任考核资料与定额消耗标准,统一绩效分配方案,统一成本考核体系,力求体系完善、科学、合理,便于操作。
结构改善 动力转换
生产运行科长冯正平说,为规范安全管理,提升内生动能,该厂重新编制《安全生产综合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重新签订《安全环保目标责任书》,力争目标责任、督察检查、考核问责“三到位”。加大对干部职工新《安全法》、《环保法》培训力度,累计培训492场,16072人次。推行隐患排查、登记、治理、验收、销号闭环管理,强化检查整改力度,组织各类安全环保检查115次,查出隐患204项,下发整改通知书49份,治理隐患170项,在改34项,其中4项督办重大隐患全部整改。
继续巩固污水“零排放”成果。将各类污油泥全部交由具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单位,进行集中定点无害化处置达4794.05吨。加强清洁文明井场建设,共建井场3862个,建成率99.12%,挂牌3708个,达标率95.17%。强基固本,精细注水,认真落实“三年注水大会战”,全力推进注水示范区建设。已投资3747万元,投注井41口,转注井95口,日注水16400方,水驱面积比2015年增加28平方公里,受益井产量达41.35万吨,占总产量67.8%。同时精心组织开展油水井综合管理与联合站对标评比,对6个采油队、5个联合站、3个注水站、3个区队、3个井场重奖,金额达29万元,促进全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本报记者 胡建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