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的唐程理,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关中汉子,勤劳朴实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28岁投身煤矿工作,一干就是20年。2011年7月进入陕煤神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现为该公司下属的机电设备维修中心三机车间经理。
说起唐程理,员工们都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他可是我们车间的宝贝疙瘩”、“技术达人”、“太牛了”、“我们的金字招牌”……赞美和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有位办公室员工说起,一次公司要求上报人员的荣誉证书扫描件,他帮车间做证件扫描,等到给唐程理扫描时,他傻眼了,这一个人的荣誉证书比全车间其他人的总和都多,大大小小、红的绿的、各式各样的荣誉证书堆成了小山,奖励多得都让人数不过来。
抢修现场的“急先锋”
荣誉背后是他辛劳的工作、扎实的业务能力和钻研学习的精神。当客户设备出现问题时,他集思广益,组织大伙第一时间拿出方案。去年八月份,某矿减速器一轴出现故障,井下停产,为了使矿方尽快恢复生产,他亲自制定抢修方案,与车间员工一起从下午7点开始直至凌晨3点,圆满完成了减速器一轴的修复,为矿方生产赢得了保障。九月份,某矿的刮板机频繁出现断链事故,唐程理接到通知后,和检修人员立即入井查勘设备运行情况,亲自进行链条节距测量,测量运行速度,最后要求矿方更换配套不合理的链条,解决了断链故障,赢得矿方的好评。
“小本子”里有故事
作为车间负责人,唐程理经常组织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班前会安全学习,使车间安全生产理念深入人心。在生产现场中,他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紧盯安全生产薄弱环节,现场纠正不规范行为。他要求员工必须严格执行公司、中心的各项制度,坚持做到安全生产。进入车间,他常把卷尺和小本子随身携带,便于随时记清楚检修的设备名称、型号、故障部位、故障的原因、配件更换、拆卸安装顺序、相关原理分析,形成第一手的维修技术资料。几年下来他记录过的笔记本有十几本,在他的带动和感染下,车间的年轻员工形成了学知识、钻技术的良好氛围。工作中,他熟知本车间每个员工擅长什么,安排工作总能把他们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使每个人都能各尽其用,在岗位上发挥优势。他是工人们口中的“贴心人”,常和工人们拉拉家常,谁家有困难他也能第一时间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
谦虚的“技术达人”
多年来,唐程理一步一个脚印,不断钻研技术,一点一滴将所学所用传授给每一位员工,他用实实在在的技术获得“大大小小”的各种荣誉,获得公司各种荣誉证书,前年9月份又在陕西省“神南杯”职工技能竞赛获得井下钳工第一名,获得陕西省技术能手称号。去年10月份,“唐程理工作室”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上荣获“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唐程理本人荣获“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称号。在长期的设备维修工作中,他钻研改进检修工艺、设计制作各类工装,取得了大量工作成果。编制的《三位一体设备检修岗位标准》为设备维修提供了基础。使用各类工装节制降耗产生经济效益约88万元,发表专业论文《浅谈煤矿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修》。他说,这些荣誉的取得,是企业给了他平台,是同事们给与的支持和帮助,他会把这些荣誉化作动力,为企业多做贡献,出一份微薄之力。
煤矿机电设备维修工作是平淡的,它没有那么多感人肺腑的事迹,也没有热火朝天的浩大场景,只有在车间里、矿井下轰鸣的设备运行声响。然而正是这平凡的工作造就了“万家灯火”的繁荣景象,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用自己的朴实唱响了维修榜样之歌。
(潘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