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长平
临近年尾,不少人总抱怨如今年味儿越来越淡了。我认为,年味淡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人的心先变淡了。进入腊月,如果你能静下心来,留心观察和体会,还是会有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的。比如路边吹糖人儿的生意人。
作为我国民间特色手艺之一,一个小炭炉、一个带架子的小柜子,便是从事吹糖人儿生意的全部家当了。
吹糖人儿的柜子一般分为两层。每层的上面都有很多小插孔,为的是插放已经吹好了的糖人。这玩艺儿好看、好玩,更重要的是玩完后还能吃,一般孩子都喜欢,见着就拔不动腿。孩子们只要见了吹糖人的,不是缠着大人要买,就是慌慌张张地跑回家去要钱。实在没钱的孩子,就眼巴巴地盯着这些糖人,好久也不肯离去。有的小孩图快,就付钱买一个现成的;有的则指定形状要求现做。这时,小贩就用小铲取一点热糖稀,放在沾满滑石粉的手上揉搓,然后用嘴衔一端,轻轻吹起泡后,迅速放在涂有滑石粉的木模内,再用力一吹,稍过片刻,待粘稠的液态糖凝固,打开木模,所要的糖人就吹好了。这时,再用苇杆一头沾点糖稀贴在糖人上,就大功告成了。
名为糖人,实际上还可以制成各种形状的小动物。最让孩子们眼馋的是孙悟空。孙猴的模型做好后,要在猴背上敲一小洞倒入一些糖稀,再在猴屁股上扎一个小洞,让糖浆慢慢地流出来,下面用一个小江米碗儿接着,用小江米勺舀碗里的糖稀吃,直到糖稀流完或冷却凝固时,则连糖人孙猴以及江米碗、勺一块儿吃掉。这套玩艺儿称为“猴拉稀”,最为好玩,也最受孩子们欢迎。
过去糖人很便宜,在不富裕的时候,是儿童很喜爱的玩物。那时,家门口如果有“吹糖人”的,便会围满了小伙伴。记得小的时候,走街串巷的吹糖人为了让生意好做,糖人可以不必用钱来买,而是用牙膏皮来换。两筒牙膏皮就可以换一个孙猴或是其他的小糖人。这一直颇受儿时的我们欢迎。常常会有小孩子把家里没有用完的牙膏挤出来,用牙膏皮去换糖人吃,即便挨打也觉着甜滋滋的。只可惜现在经济发展了,牙膏皮也就不那么紧缺了。现在,恐怕不少老人只能对扔到垃圾堆里的牙膏皮,报以苦涩的一笑了。
“拨浪鼓儿风车转,琉璃嘎嘣吹糖人”。临近春节,又看到晶莹剔透的糖人,总会唤起尘封已久的童年记忆——那份淡忘已久的欢乐与惊喜。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年味变淡,或许更多的原因,还是对逝去年华的无奈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