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扎根林海的“活雷锋”

——记陕西省宁西林业局职工雒海生

2023年09月15日

在茫茫秦岭深处,在宁西林业局菜子坪林场,有这样一位职工,他二十余年如一日,把根扎在深山,把爱洒满林海,用情温暖工友,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用勤恳和忠诚,谱写了一曲当代林业工人的奉献之歌。他就是被工友称为“活雷锋”的雒海生。

“来了,就要把根扎下来”

1994年7月,20岁的雒海生从陕西省林业学校毕业,抱着“学林业,就要干林业”的朴素理想,来到宁西林业局报到。该局地处秦岭腹地,四周群山环绕,山路蜿蜒崎岖。刚到局里报到时,劳动人事科的同志告诉他,局里有规定,分来的学生一律要下一线接受锻炼。林业局的一线单位就是采育队,主要任务是木材采伐、索道集材等工作。在林区,采育队一般都驻扎在人迹罕至的山沟里,通讯不便,没电,生活十分艰苦,劳动强度很大,除了这些,常常还伴随着频率很高的伤亡事故。和他一起报到的好多同学一听,请病假的请病假,有关系的要调走,唯独他报到当天就背起行囊去了采育队。

当时好多老职工看见这个个头不高,十分腼腆,话语不多,书生气很浓的年轻人,都说他坚持不了几天,而他却说:“我来了,就要把根扎下来。”这一坚守就是四年。在采育队工作的日子里,他虚心向老同志学习,采伐、索道架设、索道集材、绞盘机修理样样学。他脚勤、手勤、眼勤,劈柴、挑水、帮厨,看到啥千啥。工友们没有想到,这个工作之前还没有进过大山的小伙子,不到一年时间,就能够独立操作各种机械设备,掌握了集材技术,成为队里的骨干。在采育队工作期间,他累计完成索道集材5000余立方米。

23个春秋过去,雒海生入了党。他从采育队开始,换了一个又一个单位,唯一没有换的,就是“基层一线”。有人问他从参加工作到现在一直在基层,后悔不?他说:“后悔啥?爱森林,能不爱大山?”他还说,条件艰苦的地方才是锻炼人的地方,正因为艰苦,才能磨炼人的意志。

“巡山,就要当个活地图”1998年10月,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布“禁伐令”,天然林区全面停止采伐,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采育队全部撤销,雒海生被调到林场工作,从原来的采伐人变为护林人。

工作性质变了,雒海生的角色也变了。当时,林场管护站刚组建,人员少,管护面积大,工资待遇低,职工思想情绪极不稳定,担任管护站站长的他,一方面抓职工的思想工作,引导职工转变观念,一方面熟悉林情、社情,狠抓资源管护工作。森林资源管护十分辛苦,除了防止辖区乱砍滥伐,乱捕乱猎,乱征乱占,乱采乱挖,还要负责森林病虫害防治、防电防火。

他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起床,吃完早饭后再备上干粮、水壶、砍刀、帐篷等物品,带领队员跋山涉水,翻山越岭,仔细巡查辖区每一个角落。巡查中,山高路陡、蚊虫叮咬是家常便饭,有时还会碰到野生动物出没。碰上雷雨天淋成落汤鸡,爬山时摔伤,也是常有的事。有的巡护点距离站部遥远,三两天不能返回,他们就搭起帐篷,在山里过夜,饥饿、寒冷、野兽叫,就是他们的夜生活。在日复一日的巡护工作中,辖区的植被分布,林班的管护面积,巡查的穿插路线,林区的居住人口等,他都烂熟于心,成了大家心目中的“活地图”。

他说:“巡山,就要当个活地图”。十多年来,他熟悉了每一条山道,他所在的管护站辖区面积14679.5公顷,没有发生过违法犯罪案件,也没有发生过森林火灾及病虫害。 (下转二版)

上篇: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合并试点启动
下篇:标题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7-02/27/13768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