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企业的“四要素”发展模式

2023年09月18日

王凤君 高小军

从企业管理的维度来看,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组织制度、人力资源构成了企业管理的核心要素。有什么样的战略就有相应功能的组织结构来支撑,有什么样的组织机构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制度和流程体系,有什么样的制度和流程就有什么样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和员工行为模式,有什么样的企业行为模式就会塑造什么样的文化,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促进什么样的战略。从企业管理的过程来看,企业管理就是知行合一,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的统一,即以战略目标为方向,以机制体制规范协同为取向,以人才驱动为走向,以价值观为导向,从而形成趋向一致的发展合力。

企业的发展,简言之,就是文化价值的认同度、目标明确的方向感、规范运作的协同力、组织成员的主动性,这四大要素相互匹配,共同推动也是一个企业由他律到自律发展的运行状态。

一、文化价值认同的认同度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中被多数成员认同的企业精神、使命和价值观,是指导企业创新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和约束内部成员行为的管理方式。

上下同欲。古人言:“上下同欲者胜。”凡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组织成员同心同德,相互信任、相互协作、相互支持,信奉“我们比我更重要”的团队精神,从而形成企业的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只有一致认同的价值观,才能在战略实施、制度流程、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开拓中渗透企业文化体现的精神,逐渐促成企业的道德秩序、处事风格和行事方式。

共性原则。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主导风气,我们推崇思想解放,但是一个组织内个性发展要符合共性原则,因为组织目标需要团队成员行为的一致性。在这个信息革命、知识变革、文化多元的时代,越来越多的青年员工有思想、善创新,崇尚民主和自由,遵守企业秩序,也愿意为企业奉献,另一方面他们也注重维护个体的权益、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最大化、看重自己的情感表达。因此,我们要在共性原则下引导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增强团队的合力。

注重变革。企业文化也是循序发展的,如果违背不同时期企业发展对文化变革的诉求,面对员工各种思想的交锋和碰撞,注重传承而弱化变革、注重强制而忽视疏导,那么企业文化建设的任何规划和执行都会沦为空谈,企业的感召力、向心力、凝聚力就会大大减弱。在企业变革中提炼提升企业文化,才能不断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目标明确的方向感

组织因目标而存在,团队因目标而凝聚。一个企业的战略定位与战略实施方法明确了,企业的发展方向也就明确了。

明确目标。要在企业愿景的驱动下推进企业战略的实施,通过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企业自身在行业内部的发展定位,分析和研判企业的发展战略。既要通过不同时期的配套制度确保既定目标,并适应不同时期的变革预期,同时要把目标管理的责任层层分解到每个企业成员,使企业成员清楚企业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哪些基本路径,从而激发大家为企业愿景拼搏、为战略落地奋斗的热情和动力。

高效决策。决策层是企业发展的大脑,决策的效率决定着战略实施、流程执行的效率和细节。要提高决策效率,首先要明确决策的范围、重点和方式,比如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人员的聘免、年度的预算与投融资等范围、重点,决策的程序以及决策执行的配套措施等。其次,要保持理性客观的态度和敢于担当的勇气,面对现状快速全面分析多种可行性方案,再判断选择最佳方案和对其有效执行的能力。

关注风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企业战略调整中,要充分考虑企业文化所积淀的企业价值观,分析什么事情最为重要,什么路径可以选择,运用先进的管理工具分析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时做出决策、调整方案和应对措施,以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的隐性和显在风险。

三、规范运作的协同力

组织的存在除了具有共同目标这个条件外,还要有必要的组织结构、对称的信息沟通和有效的协同机制。只有这些条件满足了,企业才能规范运作、协同高效。

扁平管理。不同企业由不同的组织形式、管控方式,但不论什么样的组织形式、管控方式,都是为了企业的高效运行。扁平化的管理减少了管理的层级,相应的也减少了企业的内耗、提高了组织成员的协同力和工作效率。

信息对称。按照现代企业运行机制,要实现低成本、高质量、回报率,就要建立健全高效、灵活、开放的经营管理运行机制和信息沟通交流机制,以管理现代化为手段,完善企业信息收集、传递、反馈体系,规范现代化管理流程,通过畅通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使企业资源、成本、规模、技术等优势得以快速凸显。

协同机制。职能化、部门化发展了组织的专业化程度,但同时也削弱了组织的协同作用。协同激励就是通过平衡积分卡等思想工具,明确组织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关系,提出明确的协同目标,强化相应的协同激励措施。如果说企业内部机构是每一节动车的车厢,那么协同机制就是车厢之间的链接系统,每一节车厢都自带动力,同时能与整体车速、其它车厢系统相适应以调整自己。各部门能自发自动去工作且保持方向一致,企业规范运作的协同力自然而然就增强了。

四、组织成员的主动性

“众人拾柴火焰高”,人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可以说,组织成员的主动性是成熟企业文化落地的标志。

职业化态度。职业化的态度先于职业化的技能。职业化的技能在于多学习、多思考、多积累、多练习。而职业化的态度则是具有强烈的干事创业的愿望,有着强烈的自我实现的创造性。有了职业化的态度,才能准确定位职责、找准职业要素,强化基本的分析、研判能力,通过职业化的态度补强职业化的技能。

注重激励。利益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效率,有效的激励来自有效的利益分配。在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诉求下,只有树立“人先于利润”的理念,通过薪酬、福利、股权期权等物质激励外,还要细化精神激励、工作软环境等激励,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创造力,实现组织效率的最大化和经营回报率的最大化。同时,要善于给员工搭建岗位成才的平台、舞台,畅通员工发展的渠道,为员工增添前行的动力,不断超越自己,不断脱颖而出。

增强执行力。执行力既来自激励,也来自信任,要在企业价值观导向下,在共同的工作方法与习惯约束下,引导员工心理的平衡,引导员工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立即行动的工作态度,提升员工将知识、理论转化为实践和行为的能力。同时,管理者也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要求员工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要求员工遵守的自己首先躬行。好的风气带来好的执行力,好的执行力带来好的结果和成效。

总之,企业的“四要素”发展模式是高效协同、联合发力的运作模式,不论组织还是个人都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不断提升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

(作者王凤君为原北元集团总经理,高小军为北元集团工会副主席、党群工作部部长)

上篇:没有了
下篇:对工会组织如何在供给侧改革中发挥自身优势的思考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7-03/14/17515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